. .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每堂数学课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组合优化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该理论是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四、国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西华师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敏老师在2008年第3期现代中小学教育的期刊论文中对知识缺陷型错题管理进行了探析,在文中她指出知识缺陷是导致学生错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知识缺陷型错题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对其加强管理和有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知识缺陷型错题管理其实质是一种自我监控过程,是隐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过程,是实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缺陷型错题管理的策略,除进行一般训练外,还应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如:及时处理错题,记录下对错题的分析,定期将错题整理成册,经常复习错题册等。
海盐天宁小学老师对小学高段数学学生错题自我反思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点反思:错题需要选择,怎样建错题集更规;学生的反思能力如何进行测评;想形成一套对学生错题的快速、准确、科学的分析方法,实施过程感觉比较困难。
五、课题研究预期目标与主要容
(一)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找出一条行之有效地错题管理途径。
1、通过课题的实际操作,让知识管理走进课堂,促进教师教学及学校知识的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word教育资料
. .
2、经过课题的深入探讨,总结出一条学生错题有效管理的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策略和解题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总结的能力,建立学生在发展需求的学习容与方式,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让家长参与课题的操作,增强家长对学生错题管理的意识,对学生的错题管理起到监督作用。 (二)课题研究主要容
研究的主要容是在新课标下,充分了解孩子出现错题的原因,寻找一条有效的错题管理途径,尽量避免学生错题的发生,促使学生养成错题反思的习惯,形成错题反思的氛围。
1、收集学生错题的各种类型,形成对错题的正确认知。 2、揭开学生错题的在原因,寻找改善错题的有效对策。 3、有效运用错题管理办法,让错题成为一种学习资源。 (1)学生自身学习反思能力提高的探究 (2)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策略研究
(3)课堂教学中有效预设与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 (4)优化练习设计,提高学生数学练习精确性的策略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1、按低段、中段、高段收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类型的错题,收集好后,组织一次研讨,讨论收集的错题类型,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错题特点,形成对错题的正确认知。
word教育资料
. .
2、根据各年级情况,寻找错题原因,找到有效的错题管理办法,进行实践研究,书写实践的经验总结,以便最后汇总,总结出一条有效的错题管理方法。
3、创设有效的学生错题管理方法,分自我评价、父母评价、师生评价几个环节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监督、评价。
4、设计有意义的错题展示模块。通过手抄报、写数学小日记、错题诊断书、错题学习包、特色错题集等活动,展示学生错题管理的想法与思路。
5、开发错题学习资源,对学生的错题进行编写,书写错题教案,引领学生成为数学错题管理资源的开发者。
七、课题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市西苑小学一~六年级按低、中、高段年级取样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采用理论研究和
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如下:
1、文献参考法:课题组成员查阅学习国外文献资料,了解国外同行研究成果,使课题研究的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2、调查分析法:采取问卷方法调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错题的价值的认识程度以
及进行个别访谈。
3、经验总结法: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的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
4、行动研究法:通过学情调查分析,经由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面,运用反思、分析、
总结等途径进行课题的深入研究。
5、个案追踪法:重视对典型学生错题情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
口。
word教育资料
. .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形式
1、教师层面:案例分析、经验总结、论文、结题报告等。
2、学生层面:交流小结、数学小报、错题诊断书、个人成就展示板等。 3、家长层面:观察记录本等。
九、课题研究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实验周期为一年,即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具体分三个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0月) (1)成立课题组,联系相关的教师予以帮助。 (2)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
(3)制定课题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对实施方案进行研讨。 2、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7月)
(1)按研究方案进行实施,做好跟踪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工作。 (2)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并不断调整操作方式,对实施方案及目标进行论证,
做好修正工作。
(3)定期做好工作总结,并做出分析、调整,进一步完善操作体系。 3.总结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0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 (4)撰写研究报告。 (二)课题人员分工
word教育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