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铁矿水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与地下水资源保护可行性研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2:39: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 .

叠 系 石炭系 下统 上统 中统 中统 108 175 20~40 70~97 200 70~115 360 7~14 P1s C3t C2b O2c O2m O1d O1z O1j ?3f ?3c ?3g ?3z 组 组 组 晁所组 页岩及砂岩互层 灰岩,碳质页岩,砂岩互层 灰岩,铁质页岩及铝土页岩 白云岩及钙质白云岩 奥 陶 系 下统 马家沟组 豹皮灰岩及白云质灰岩 大泉组 寨山组 贾汪组 凤山组 长山组 崮山组 夏组 白云岩夹灰岩、泥质白云岩 灰岩或白云岩夹钙质白云岩 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钙质白云岩 豹皮灰岩、白云岩 薄层灰岩与竹叶状灰岩互层 薄层灰岩夹鲕状灰岩 灰岩、鲕状灰岩 寒 武 系 170~225 上统 中统 60 60 210 矿区地层总体走向近EW向,倾向NW。在矿区北部走向由NNE向转为NW向,倾向NE。地层倾角:矿区南部40°左右,中部较平缓,为10°~20°,北部26°左右。

2.2.2 岩浆岩及围岩蚀变

矿区所见岩浆岩是一套以中性为主,伴有中酸性、酸性偏碱性的岩浆杂岩体,属于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主要岩性为角闪闪长玢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斑岩及脉岩类。分布位置主要在矿区的东部和北部地区,它们在相似的条件下,表现为多次侵入活动,形成了较完整的同源岩浆演化旋回体系,侵入到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三个地层层位当中。从以前资料分析,这些侵入岩体在奥陶纪地层中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受EW向基底断层构造与NE~NNE向断层构造复合部位的控制。

矿区围岩蚀变较发育,主要产生在矿体下部,蚀变宽度由几m到十几m,有的达20多m(ZK76孔);矿体顶板蚀变较弱,几cm到几十cm,很少超过1m。由于蚀变作用,岩石多粘性土化、透水性差、强

.参考资料.

. .. .

度降低,导致矿体附近的围岩稳固性变差,在高压水头的作用下,易沿接触带发生突水事故。

2.2.3 矿区地质构造

矿区处于X复背斜NNE~NE向构造带东北部倾伏端与近EW向基底断层控制的集—利国煤田两组构造复合部位。褶皱多表现为开阔的短轴背斜及向斜。区断层构造发育,主要有近EW向及NE向两组(一般前者早于后者),其次为NNE向和NW向断层。这些断层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继承性和复活性运动的特点。

奥陶系灰岩和闪长玢岩(或闪长斑岩)的节理裂隙最为发育,共有两组:一组走向90°~110°,倾向NNE或向南;另一组走向345°~5°,倾向SWW或向东,倾角70°左右,部分近于直立。

吴庄矿区的褶皱主要为利国到吴庄附近的EW向短轴背斜,轴部由奥陶系组成。北翼主要分布中、上石炭系和二叠系;南翼为一对应的小向斜,轴部由中、上石炭系组成,向斜两翼均为奥陶系;背斜倾伏端亦为石炭系环绕。该背斜在蔡山、义和庄之间被断层分成东西二部分,其中义和庄—吴庄部分构成吴庄矿区背斜构造的主体。

矿区断层主要为近EW向的扭性正断层,使地层形成阶梯状下落,旁侧岩石破碎,小错动发育。如F1、F2、F3、F5断层及NW向、NE向的构造破碎带等,这些断层带及构造带为地下水的赋存和运移提供了空间。

吴庄矿区地质构造及地层分布情况见图2—1。

.参考资料.

. .. .

图2—1 吴庄矿区地质简图

2.3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2.3.1 矿区地下水类型及其赋存特征

根据含水介质的岩性特征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矿区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岩浆岩类裂隙水和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四种主要类型。现分述如下: 2.3.1.1 松散岩类孔隙水

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的孔隙中。矿区第四系分布广泛,岩性主要由亚粘土和钙质结核亚粘土组成,厚度1~10m,由于无砂层发育,富水性弱,水文地质意义不大。 2.3.1.2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矿区北部和东部区段的二叠系砂岩、砂质页岩的裂隙

.参考资料.

. .. .

中。在地表浅部岩石风化裂隙发育,易于接受补给,相对富水;矿区北侧的原红卫煤矿,在深度55m的风化带中采煤时,坑道长370m,排水量240m3/d。风化带以下的岩石相对完整、新鲜、致密,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 2.3.1.3 岩浆岩类裂隙水

主要分布在利国镇东垄子、西垄子、蔡山、义和庄和吴庄等地段,赋存于闪长玢岩、闪长斑岩、花岗斑岩及石英闪长斑岩等岩石的风化与构造裂隙中。在裸露区50m以浅,岩石风化裂隙、构造裂隙较发育,易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形成裂隙潜水。在矿床围,地下水赋存于矿床下部及石炭系中侵入岩体的构造裂隙中,赋水空间发育差,富水性弱,钻孔单位涌水量小于0.04L/(s·m)。 2.3.1.4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

主要赋存于碳酸盐岩类岩石的构造裂隙及溶蚀孔洞中,根据含水介质的岩性特征、组合关系以及地下水赋存环境的差异又可以将其大致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

主要赋存在寒武系石灰岩、白云岩及石炭系灰岩、砂岩及页岩互层介质的裂隙之中。分布区域主要在矿区南部的丘陵区,以及矿区的北部、东部地区,在矿区南部及西南部呈条带状分布,含水岩层宽度在200~400m之间。

寒武系岩层分布在南部丘陵地带,并多裸露于地表,浅部裂隙岩溶较为发育,易于接受降水入渗补给,富水性相对较好;但随着深度增加,岩石裂隙岩溶发育程度逐渐变差,富水性减弱。据以往勘察资料:夏组灰岩分布区钻孔单位涌水量一般在14L/(s·m)左右;崮山、长山和凤山组灰岩、白云岩分布区钻孔出水量相对较小,单位涌水量

.参考资料.

. .. .

一般小于0.2L/(s·m);地下水类型以HCO3—Ca型或HCO3—Ca·Mg型为主。

石炭系岩层分布围较为广泛,在矿区北、东、南和西南部方向均有分布,除局部地段出露以外,大多隐伏于第四系松散岩层之下。受岩性组成及组合关系的影响,岩层裂隙岩溶发育程度差,富水性弱,钻孔单位涌水量一般小于0.04L/(s·m)。对区域地下水的循环运动来说,石炭系岩层具有相对隔水作用。

(2)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

该类地下水是矿区地下水的最主要类型,含水介质由奥陶系晁所组、马家沟组、大泉组、贾汪组灰岩、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等岩性组成,分布在矿区的南部、西部及西南部的大部分区段,厚度较大。由于受到褶皱、岩浆岩侵入及多条断层构造影响,岩层裂隙岩溶发育程度较高,并分布有多条断层及构造破碎带,为地下水提供了良好的赋存与运移空间,在矿区南部和西部形成岩溶水富集区,含水层富水性中等—强,局部地段富水性极强;如:矿区主井处的钻孔单位涌水量4.85 L/(s·m),ZK92号孔单位涌水量4.28 L/(s·m),风井处钻孔单位涌水量5.61 L/(s·m),矿区东侧的ZK17号孔单位涌水量16.59 L/(s·m),F20号断层西部东马山一带的电2、电4、电6等钻孔单位涌水量则在25.54—33.70L/(s·m)之间。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水质优良,矿化度在0.3—0.5g/L之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及HCO3—Ca·Mg型为主。

2.3.2 岩溶水径流带分布及发育规律

碳酸盐岩类地层岩溶裂隙发育具有显著的不均一性,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渗流运动主要受裂隙岩溶发育程度及其连通性的影响,储存在溶蚀孔洞及裂隙中的地下水沿着网络状溶隙运动逐渐往岩溶裂隙发

.参考资料.

铁矿水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与地下水资源保护可行性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w8hd0iqv503ypi6bk157e16g2f50200oq4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