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端所需要的时间,其中由信道部分引起的延迟是不可避免的,其时间也基本确定,可浮动的是数据在进行解码时、纠错以及重发所需要的时间。
总的来说,评价一个差错控制系统的性能主要有四个参数:误组率、改善因子、通过率以及延迟时间。
总结:在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的今天,大量的数据在通信网络中进行交换,对于数据传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据既要保证准确,又要保证实时。但是以当前的技术手段,不可能保证传输信道可以做到百分百的无差错传输,不同的传输信道总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一些错误,所以现在仍然需要差错控制系统的存在,差错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在今天也愈加凸显。 参考文献:
[1]柳伟.易错信道下给予内容的差错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2]宋谱.基于广播有事的无线网络编码系统系能分析与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
[3]文远保,李鹏.基于超级立方体结构的可靠组播差错控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4]荷飚.一种基于主动网络的流媒体组播拥塞控制算法ARMCC研究[D]湖南大学,2007
[5]杨健,王文东,范锐,程时端. 使用主动前向纠错技术的可扩展的可靠组播协议[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3
[6] 马戈芳, 徐明伟. 可靠组播中的差错检测与恢复技术[J]. 计算机工程, 2004 [7] 杨洁. 基于公钥认证机制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性能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