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25.年轻的教师初登讲台时往往非常紧张,担心自己是否能被学生和领导接受。如果用福勒与布朗提出的生涯关注理论来解释的话,是因为这时教师还处在( )。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生存阶段 D、关注自我感受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26.为改正学生乱丢垃圾的恶习,维持教室良好的卫生环境,王老师与学生订立规定,进行班级小组评比:如果小组卫生打扫干净清洁的,就贴一个五角星;同时教室卫生环境维持良好的,就贴两个五角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改正乱丢垃圾坏习惯的,贴三个五角星。王老师的这种做法属于( )。
A、行为塑造法 B、系统脱敏法 C、行动调节法 D、代币奖励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27.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28.班级管理中,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 )。
A、校长 B、教师 C、班主任 D、班干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29.在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要求中,层次最低的是( )。
A、识记 B、领会 C、分析 D、运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30.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的、( )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育策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31.教育研究中,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其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的研究方法是( )。
A、行动研究法 B、个案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D、调查研究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3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B、杜威 C、昆体良 D、思孟学派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33.李老师关心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如何能通过自己的授课提高学生的成绩,这说明李老师处于( )。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生存阶段 D、关注自我感受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34.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 )。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核心课程 D、分科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35.班级组织建设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36.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 )。
A、民主型、惩罚型、权威型 B、权威型、惩罚型、放任型 C、监督型、民主型、权威型 D、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37.“人们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是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这种观点属于( )。
A、心理起源论 B、神话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生物起源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38.若有人给你起绰号,你不做任何反应,绰号就不会流传。这符合操作性行为的( )。
A、正强化规律 B、负强化规律 C、消退规律 D、惩罚规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39.“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40.以学生实践活动为基本特征的练习法,属于( )。
A、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B、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D、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