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 合 比 设 计
班级:学号:姓名:检测0820 18号 孙立龙
一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三个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 (一) 组成设计的目标
高温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 抗疲劳性 耐久性 抗滑性 (二)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热拌沥青混合料(HMA)适应于各种等级公路的沥青路面。 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内容 ○
沥青混合料必须在同类公路配合比设计和使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结果与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材料用量及工程造价关系密切。全过程的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包括三个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和生产配合比验证。——即试验路试铺阶段。只有通过三个阶段的配合比设计,才能真正提出工程上实际使用的沥青混合料组成配合比。实际上无论是哪一个设计阶段,其工作的中心就是进行矿料的级配组成设计和最佳沥青用量确定两部分,也就是要设计出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并且有较高内摩阻力的矿料组成,在此前提下确定相应的最佳沥青用量,从而获得满足特定交通要求、适应环境特点的沥青混合料。 2.矿料级配组成设计及要求 ○
沥青路面工程混合料的类型及矿料级配由工程设计文件或招
标文件根据所建工程要求、道路等级、路面类型、所处结构层层位等因素来决定。并要求沥青面层中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该层压实后的厚度相匹配,通常是沥青层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对SMA或OGFC等嵌挤型混合料不宜小于公称最小粒径2—2.5倍,以减少离析,便于压实。
实践证明,同一种矿料级配针对不同的道路等级、气候和交通时,适宜的级配又粗型(C型)和细型(F型)之分。通常对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并去较高的设计孔隙率;对冬季温度低、且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重载交通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级配,并取较低的设计孔隙率。粗型和细型级配的划分和粒径要求有关。
同时,为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同时兼顾低温抗裂性能的需要,配合比设计时宜适当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0.6mm以下部分细粉的用量,使中等粒径集料较多,形成S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水平的设计孔隙率。
在级配类型确定之后,选取符合规范要求的不同规格的砂石材料进行级配设计,在有条件下或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型交错,且在0.3-0.6mm范围内不出现“驼峰”。如反复调整不能达到要求时,宜更换材料重新设计。
根据当地工程实践经验选择事宜的沥青用量,分别制作几组不同级配的马歇尔试件,测定沥青混合料矿料间隙率(VMA),根据结果选取其中满足或接近设计要求的级配作为设计级配。
3.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
现行规范采用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全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础。
(1)沥青用量表示方法
现行规范采用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沥青用量可以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全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础。
(2)制备试样
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
沥青大致预估用量,该用量可以采用下式来确定:
Pa=Pal×γ
sbl /γsb
Pb(%)={ Pa /(100+ Psb)}×100
式中:Pa——预估的最佳油石比,%; Pb——预估的最佳沥青含量,%;
Pal——已建类似工程沥青混合料所采用的油石比,%; Psb——集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
以预估沥青用量为中值,按一定间隔(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通常为0.5%,对沥青碎石混合料可适当缩小间隔为0.3%-0.4%),取5个或5个以上不同的油石比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每一组试件数按现行规程的要求确定(通常5个),对粒径较大的沥青混合料宜增等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