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能力
王书文 惠州市仲恺中学
[摘要]在生物新课标中,倡导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知识传授和智力发展的辩证统一,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高中生物 学法指导 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实践证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是人们求知探索的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便受用终生。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操作。
1、掌握基本观点和规律
生物课本中贯穿着许多辨证唯物主义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如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统一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协调的观点,以及简单→复杂、低级→高级、水生→陆生以及生物从无到有,不断变化发展的进化观点。在听课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师是怎样运用这些观点去统率教材的,是怎样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去分析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掌握这些观点和规律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线粒体学习就应紧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1)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质基质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2)内膜向内折叠成嵴,扩大了膜面积,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3)内膜围成的腔称为线粒体基质,含有多种酶;(4)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
2、观察比较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过程,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如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等,有效地发挥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而我们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例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建立过程。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高中生物概念多,易混难记,比较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体液调节”一节中,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些名词对初学者来说,容易混淆,单从字面看来,比较相近,但是它们的产生部位和作用却各不相同。又如“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节中,有好几对相似的概念和名词术语:性状与相对性状,等位基因与显(隐)性基因,基因分离与性状分离,表现型与基因型,杂合子与纯合子,这么多的概念和名词一下子出现,更容易混淆,这就要求不但要从他们的内涵和外延上去理解,而且要多举实例去掌握。
3、关注图表
许多生物学信息,单用文字表达不清楚,它需要用图片来表达,又由于图片的具有容量大、鲜明性、直观性的特点,整体认读效益高,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时间,强化了记忆的效果。因此,课本提供了大量的插图(206幅),插图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插图既是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突破点。高考中非常强调学生的识图、析图、绘图能力,生物图象对学习生物概念、分析生物现象、提高解题能力有重要意义,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能力。在学习中,应多参与图像的分析与绘制,例如细胞分裂图像以及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等的变化曲线等,这对掌握相应的知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会综合归纳
高中生物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综合归纳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可按中心法则这一主线串联。抓联系,如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呼吸作用的联系点在于呼吸作用为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提供直接能源物质ATP。抓特点,就是要抓重点抓主流。综合归纳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大杂烩,应该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如神经系统知识网络就可将神经节不列入,一笔带过。但复习则要全面不能遗漏。
5、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渗透作用的原理,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就可以分析出在农业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如一次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烧苗现象;盐碱地植物为什么长不好?淹制的食品为何会保存得久一些等等。学习了生态学知识后,可以在自家尝试建设生态小区,发展庭院经济等等。因此只要有心,生物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定能学好,学活。
6、认真对待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实验以及实际的调查和对各种生物现象的观察。几乎每一个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建立都是通过反复实验推导和论证的。将书中经典实验加以剖析,在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技巧的同时,还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养成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学习时应注重对书中经典实验的剖析,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通过亲手做一些实验来印证生物学的理论、扩展生物学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因此,重视生物实验是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对于书本中规定的实验,除掌握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方法步骤(包括每步操作的原理及基本技能)、装置等各方面外,还应进行变革创新。例如利用洋葱你可以设计哪些实验?答案就有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观察”、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装置等等。通过这些方式的实验设计,理解实验原理,学会控制实验条件,学会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正确使用实验中用过的仪器和改进和设计新的实验。在具体的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就不会把思维束缚在书本有限的实验中,而能将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7、掌握好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记忆方法很多,下面仅举生物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几种。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以运用对比法记忆。把相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清异同;记少不记多,减轻记忆负担,增强记忆效果。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线粒体和叶绿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
(3)衍射记忆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要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展、细胞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4)联系实际记忆 常说“学以致用”,反过来“用也可促学”。把生活实践中的经验知识应用到课堂学习中来,激发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会记得更牢固。例如:“管理农作物时进行松土,可以促肥”——记“植物的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必需要氧气促进根的有氧呼吸”;“氧气疗法驱除蛔虫”——记“蛔虫的异化作用方式是厌氧型”。
(5)口诀记忆
将生物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判断遗传病的显性或隐性关系——“无(病)中生有(病)为(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 “有(病)中生无(病)为(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钼铜这六种元素,可以用谐音记忆铁猛碰新木桶;叶绿体色素分离带——胡黄ab向前走;橙黄蓝黄颜色留;叶绿素ab手拉手;叶黄素儿最纤细;叶绿素a最宽厚。(即可以表达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带,从上到下分别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它们的颜色分别为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叶绿素ab挨得很近;叶黄素含量最小,色素带最细;叶绿素a含量最多,色素带最宽)。
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学法指导,力求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力求学生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实践证明: 只有教法和学法处于和谐统一的时候, 其教学效果最佳。为此, 教师不仅要重视自己的教法, 而且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姜秀. 《高中生物学法指导》.生物学教学.2006. [3]马飞雪. 《掌握学法 高效学习》.中学生物教学.20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