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8
西葫芦银叶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西葫芦银叶病的感病症状、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银叶粉虱的危害及发生规律、防治方法,仅供农业种植者参考学习。
西葫芦银叶病是西葫芦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该病由银叶粉虱危害引起,导致西葫芦减产严重,降低果实风味品质。 一、感病症状
被害植株生长势弱,株型偏矮,叶片下垂,生长点叶片皱缩,半停滞状态,茎叶上端节间短缩,茎及幼叶和功能叶叶柄褪绿。
初期表现为叶片出现白色小点,沿叶脉变为银色或亮白色,随后扩大至全叶变为银色,使植株对光的反射增强,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似银镜,故名“银叶反应”。
严重时全株除心叶外多数叶片布满银白色膜,导致生长减缓,叶片变薄,叶脉、叶柄变白发亮,呈半透明状,且附着叶面,不易擦掉。叶背未见异常,常见有白粉虱成虫或若虫。
西葫芦产生银叶症状后,叶绿素含量降低,严重阻碍光合作用,影响果实的正常成熟,发病植株晚开花约10天。幼瓜及花器柄部,花萼变白,半成品瓜、商品瓜也白化,或乳白色,或白绿相间,丧失商品价值。幼瓜易化瓜,造成西葫芦大幅度减产,减产约30%-40%。该病一旦发生,发展过程较快,甚至整棚一夜变白。西葫芦对该病的敏感期为3-4片叶龄。
1 / 6
作者:杨西文 仅在百度文库进行授权阅读和下载,出现在其它网站,作者有权进行追责。 2020-6-8
二、发生特点
1、成叶感病始于叶脉,幼叶感病始于叶尖或叶脉;子叶几乎不感病,功能叶感病最重。 2、早播苗感病重于晚播苗;移栽田感病重于直播田。
3、感病迅速,植株2-3天即表现明显的银叶症状;无明显感病中心和系统感染症状;感病普遍,80%以上的大棚普遍感病。
4、使用新棚膜的感病重于使用旧棚膜的;使用蓝色棚膜的很少感病。 三、发生原因
西葫芦银叶病由银叶粉虱(B型烟粉虱,Bemisia argentifolii Bellows&Perring)危害引起。银叶症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银叶粉虱唾液分泌物对植物有毒害,且是内吸性传导的,也有学者认为是由烟粉虱自身携带的病毒传播引起,还有学者认为这是寄主植物西葫芦自身的一种保护行为。Yokomi等指出由银叶粉虱引起的西葫芦银叶病是由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所致,GA3合成抑制剂能引起银叶病,症状与银叶粉虱引起的银叶病症状相似,都表现银叶症状。试验研究证明成虫取食不造成银叶症状,3龄若虫的危害会造成银叶症状出现。光照强度在2000lx 以上有利于症状表现。
四、银叶粉虱的危害及发生规律
2 / 6 作者:杨西文 仅在百度文库进行授权阅读和下载,出现在其它网站,作者有权进行追责。 2020-6-8
为害蔬菜的粉虱主要有烟粉虱和温室粉虱,都属于同翅目,粉虱科昆虫。前者为伯粉虱属,后者为蜡粉虱属。烟粉虱寄主广泛,有74科420种寄主植物,而银叶粉虱的寄主范围更为广泛,目前保守估计超过500种,除危害经济作物外,还广泛分布在观赏植物和野生杂草上,严重受害的植物有一品红、青花菜、花椰菜、茄子、蕃茄、黄瓜、甜瓜、西瓜、南瓜、西葫芦、辣椒、豆类、棉花、甜菜、马铃薯和苜蓿等等,而烟粉虱对青花菜、一品红所造成的影响轻微,银叶粉虱的其它寄主植物有向日葵、夹竹桃、南天竹、蜀葵、秋葵、朱槿、木香等等;杂草有田旋花、矮牵牛、灰菜、苦苣菜等等。
粉虱在温室、露地蔬菜栽培条件下,1 年可发生10余代,世代重叠,冬季在加温温室内繁殖为害,无滞育、休眠现象,第2年春季通过菜苗移栽或由通风口迁飞至大棚、露地,成为大棚和露地蔬菜的虫源。在北京地区,7~8月份是温室粉虱的发生盛期,烟粉虱的盛发期稍晚,在8~9 月,9 月底开始陆续迁入温室为害。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地区越冬虫态不全一样。在我国北方露地不能越冬,但在保护地中,粉虱各虫态均可安全越冬。在我国南方,一般以卵或成虫在杂草上越冬,有的地方以卵、老熟若虫越冬。越冬主要在绿色植物上,但也有少数可以在残枝落叶上越冬。
成虫喜在作物幼嫩部位产卵,但随着作物的生长,若虫在下部叶片发生多。在氮肥施用量,高水分少的敏感作物上排泄很多的蜜露,造成烟霉病发生严重。当受害植株萎蔫时,成虫大量迁出。田间雌雄性比为2:1,每雌产卵平均160 粒左右,最高可达500 粒以上。成虫的寿命一般两星期,与其它粉虱相比若虫对植物的取食频率高和消化时间短。
该虫在干、热的气候条件下易爆发,适宜的温度范围宽,耐高温和低温的能力均比较强,发育适宜的温度范围在23 ~32℃, 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随温度、湿度和寄主有所变化,一般变动在16~38 天。 粉虱的生活周期分为卵、4个若虫期和成虫期,通常人们将第4 龄若虫称伪蛹,成虫虫体淡黄白色到白色,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利用黄色粘虫卡监测田间烟粉虱成虫活动规律, 结果表明, 夏季烟粉虱成虫仅在上午7 : 00-10: 00 出现一个日活动高峰, 秋季烟粉虱成虫分别在8 : 00-11 : 00 和16 : 00-18 :00出现两个日
3 / 6 作者:杨西文 仅在百度文库进行授权阅读和下载,出现在其它网站,作者有权进行追责。 2020-6-8
活动高峰。
银叶粉虱对常规农药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如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菊酯类的农药抗性高,乙酰胆碱脂酶敏感度的降低是它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产生抗性的重要机理之一。 五、防治方法
首先控制银叶粉虱的发生,不同药剂对银叶粉虱不同虫态防治效果也不同,早期防治极为重要,应在1-2龄的若虫期施药。烟粉虱对倍硫磷、马拉硫磷、对硫磷、氯菊酯类等已表现出抗性。
1、农业防治
a、把好育苗关,培养无虫苗。 b、把好移栽关,选用无病壮苗。 c、把好施肥关,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 d、把好防范关,严格控制银叶粉虱侵入温室。 e、把好卫生关,清洁温室,杜绝虫源。
f、把好轮作关,如与银叶粉虱不喜食的蔬菜(芹菜、生菜、韭菜、大蒜、洋葱等)轮作。 2、生态控制
温室内采用变温管理,控制温湿度,有效抑制西葫芦银叶病(银叶粉虱)的发生。上午温度保持在28-32℃,不超过33℃,空气相对湿度60-70%;下午温度降至20-25℃,湿度60%左右;上半夜相对湿度达到85%时,温度降至15-20℃,下半夜湿度超过85%时,温度降至10-13℃。 3、物理防治
根据银叶粉虱成虫趋黄性,在初发期采用黄板监测诱杀成虫,减少卵、虫基数。每亩20片,高度等同植物高度或略高于植物,可兼治斑潜蝇、蚜虫等重要害虫。 4、生物防治
4 / 6 作者:杨西文 仅在百度文库进行授权阅读和下载,出现在其它网站,作者有权进行追责。 2020-6-8
恩蚜小蜂属Encarsia的某些种类,如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transvena等和桨角蚜小蜂属
Eretmocerus的一些种类如E. mundus/E. emiratus/E. hayati,等对银叶粉虱的控制比较有效,瓢虫、草蛉、花蝽等天敌对银叶粉虱也有较好的捕食作用;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粉虱座壳孢菌(Aschersonia aleyrodis)和扁座壳孢菌(A. placenia)可加以利用。 5、植株调整
若虫第1次发生高峰至银叶症状表现初期时喷药,可有效防治西葫芦银叶反应。叶面喷洒20-30mg/L 20%赤霉素(GA3,920)水溶性粉剂+500倍的5406细胞分裂3号制剂+5000倍双效活力素混合液效果最佳,喷药后7天恢复正常生长,14天后进入正常结果。也可以用1.8%爱多收水剂6000倍液与绿农素(多元素复合微肥)700倍液的混合液,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可使西葫芦恢复正常生长。 6、化学防治
a、幼苗定植前可用具有内吸作用的25%阿克泰(噻虫嗪)可分散粒剂6000~8000 倍液灌根处理,对苗期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发生和危害具有良好预防和控制作用。在粉虱低密度时,可用高效、低毒药剂25%阿克泰可湿性粉剂5000~6000倍液、3%敌蚜虱乳剂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10%氯塞林可湿性粉剂2000~2500 倍液、En Spray 99和99.1%敌死虫200~300倍液以及植物源农药0.4%苦参碱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防治粉虱。每隔7~10 天喷1 次,连续防治3 次。
b、药剂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爱福丁)20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扑虱灵)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以上2个配方也可以和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40%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等其他农药轮流交替使用,并严格控制使用次数和浓度,以减缓抗药性产生。喷药时要使叶片反面均匀喷透,晨、晚露水未干时喷药,可提高防虫效果。 c、试验采用10%吡虫啉3000倍液、5%氟虫腈(锐劲特)15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
5 / 6 作者:杨西文 仅在百度文库进行授权阅读和下载,出现在其它网站,作者有权进行追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