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与无误的一项是(3分) ( ) A. 憎恶(è) 菩萨(sà) 镶嵌(qiàn) 愧怍(zuò) B. 繁琐(suǒ) 霹(pī)雳 肿胀(zhàng) 烦躁(zào) C. 辫子(biàn) 诘问(jí) 晌午(sh?ng) 糟(zāo)糕 D. 疮疤(chuàng)胸脯(pú) 侮(w?)辱 粗拙(zhuō)
2.下列选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 ( ) A. 收敛 哽咽 妇儒皆知 家喻户晓 B. 崎岖 斓语 气冲斗牛 锋芒毕露 C. 赫然 怪诞 莫名其妙 颠沛流离 D. 拖沓 竹蔑 刮目相看 群蚁排衙
3.下列文学常识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 B.《阿长与〈山海经〉》——鲁迅——《野草》 C.《最后一课》——都德——法国 D.《卖油翁》——欧阳修——北宋
4.下列句子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 ) A.潜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而有关大禹精神的传承在当代社会显得更为迫切。
B.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做学问最关键的是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见异思迁,终将一事无成。 D.我想多踢一会儿足球,可是爸爸原形毕露,威胁我说:“你再不回去做作业,小心晚上不给你饭吃。”
5.下面一段话有多处错误,请按要求修改。(4分)
大概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在以往从前的日子里,能够始终做到表里如一。哪一个人未曾说过假话呢?哪一个民族没有因为种种原因而一度走了弯路呢?也恰恰是因为有了这一切,才有了勇于忏悔的个人、国家和民族,才有了忏悔和反思后的腾飞。 ①文中有一处语义重复,应删去的是 。 ②文中有一个句子的词序不当,应调整为 。 6.按照提示默写《木兰诗》诗句。(6分)
①通过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③描写战斗激烈,战争旷日持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问题。(33分)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8分)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②即更.刮目相待 更. ③释.担而立 释. ④但手熟尔. 尔.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9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以我酌油知之。
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但.当涉猎 但.微颔之 B.大兄何见.事之晚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钱覆其口 D.但当.涉猎 当.世无双
10.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9分) ①《孙权劝学》的原因
是: ;(3分) ②《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
是: ;(3分) ③
《
孙
权
劝
学
》
的
成
果
是: ;(3分) 11.①甲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分) ②乙文所阐释的道理可以用四字成语“ ”高度概括。(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15分)
名人墙
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
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
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的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
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的天吗?
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 哥走了……
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
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好再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驼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你有大将军的风度。
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发在风里一下一下地翻。 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用再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
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年老体弱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从家里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大爷好啊。 大爷爷好。 ……
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 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
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 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
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是宣传。
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呀。 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
呵,你以为他妈的他们白请我回来呀,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骂骂咧咧。
二十万块?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吐凉气。二十万块,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
(选自《2014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12.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文补充故事情节。(6分)
哥找弟筹资修桥,弟① →哥② ,桥修成 →哥牵念弟,打电话,弟借口忙未归
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在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帐。
→弟 ③ ,哥至死不理解弟的心思。 1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列语句。(6分)
① 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
顺的顺河堤而下。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③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吐凉气。
(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14. 如果让你选择,你认为哥弟中谁的名字更应该刻在名人墙上?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
四、作文。(50分)
学习的课堂上,有迷惘,更有明朗,智慧的我们一起探究品尝;实践的园地里,有恐慌,更有荣光,团结的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的蓝天下,有忧伤,更有欢畅,热情的我们一起体验分享……成长路上,需要我们同担风雨,共享阳光。
⑴请以《我们一起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⑵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60
560 66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