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3.3.1生命离不开水 共1课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水就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教学 目标 科学探究:1.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2.会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体中的含量。 科学知识:1.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2.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 教材 分析 重点 难点 教具 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想各种办法,比较物体中的含水量。 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各种食物含水量的数据,分组实验用的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纱布、榨汁机、水果刀、烧杯、记录纸、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小尺。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水的作用。 1.师: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认识了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须有一样东西做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之源——水。 2.写一首赞美水的小诗 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 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 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学生写完后,让写得优美的同学上台朗读,激发学生热情。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所描写的优美的小诗,我想同学们了解了水在许多方面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人说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 生:人要喝水,不喝水就会渴死;洗脸、洗手、洗澡,讲究卫生少不了水;浇花、种庄稼都需要水;…… 【从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入手,逐步扩展到动物、植物的生命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感受到生命离不开水。】 二、了解人体及一些食物的含水量。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人、动植物体内都有水,那么,我们人体内究竟含多少水呢?你们猜猜看。 2.给下面的扇形图涂颜色(用淡蓝色表示水所占的面积) A 人体65%是水;B 鸡蛋76%是水;C 鱼85%是水;D 蔬菜90%是水。 3.如果你们还想知道一些食物的含水量,可以查阅有关资料。 【通过动手涂画,加深学生对水在人体及各种食物中含量不同的认识,并且暗含着比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形象地认识水所占的比例,知道水是生命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进行“小草喝水”试验。 1.师: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
2.实验方法:将小草植入一个玻璃瓶子中,在瓶内倒入100毫升的水,再在水上滴一层水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3.把观察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学生亲眼目睹植物需要水分的事实,加深对“水帮助动植物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理解。这个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可以由教师带领几个学生做一个装置实验,其他学生观察结果。】 四、探究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1.动动手。想多种办法,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看看它含有多少水。可以怎样做? 2.也可以选择其他含水分较多的蔬菜或水果来做实验。 3.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需要什么材料?试验中注意什么? 4. 小组活动,展示成果。 【通过亲自动手,想多种办法,了解植物的含水量,重点不在于准确测量谁含有的水分多少,而在于启发学生想办法并尝试。】 五、小结: 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课外实践:比较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 【课外实践主要是激发学生思考和动手操作,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得出结论。】 六、板书设计: 生命离不开水 水在动物、植物和人体内占有比较高的比例 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探究植物体内含有多少水 教 学 后 记 科学 学科 三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课时 总 课时 *-
课题 教学 目标 3.3.2观察水 含1课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科学探究:1.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水的发现。 科学知识:1. 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2. 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 重点 难点 教具 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性质。 选择用具,把水运到1米或更远的空桶中。 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白醋、糖水、水装在无色透明的容器里,准备几根筷子用于品尝。形状各异的容器、塑料袋、水。 二次备课 教材 分析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猜猜看,老师手中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教师出示装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动几下。) 2.学生猜测 3.师:你为什么认为瓶子里装的是水(白醋、牛奶……)呢? 生:摇动瓶子的时候发出了响声。 4.教师评价:你们说的都很有理有据。无论是牛奶、水还是白醋等装在瓶子里摇动时都会发出声音。要想知道瓶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打开瓶盖,看一下。 生:闻一下。 …… 5.师:哪种种方法是最科学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观察物体的方法。如果4个烧杯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和冷开水,你有什么办法找到冷开水? 6.分组进行实验,填好记录纸。(老师行间巡视,参与学生的实验) 7.交流、评价学生的方法。(师:你是怎么知道其它三个杯子里装的不是水的?)在判断的过程中随机板书:眼睛看 鼻子闻 舌头尝 手摸 8.教师评价:同学们真聪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帮老师找到了冷开水,而且还说出了区分的方法,你们真了不起! 9.教师小结:认识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是,先用眼睛看,再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不了解的物体,只能用眼睛看,千万不能随便闻和尝,以免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联系一开始拿的农药瓶作进一步强调) 【利用学生原有经验,让学生通过眼看、鼻闻、舌尝等方法,从4种液体中找到水,通过分析找水的过程来强化学生对水的基本性质的认识,归纳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即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 二、观察水、描述水。 1.师:下面我们就用刚才总结出的观察物体的方法仔细观察桌上这杯水是什么样的?把你们的观察方法和结果填在记录*-
表中。 2.学生组内观察并记录。 3.教师巡视,表扬观察、记录认真的小组。提醒学生用上各种观察方法。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强调看哪一组选用的方法最多,对水的描述最详细。随即板书水的各种特点。(谁能用一句话告诉我们水有哪些特点?) 生:水是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5.评价优胜组,全班掌声表扬。 6.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通过归纳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知道“眼睛、鼻子、舌头和手”这些感觉器官的共同作用,会帮助我们全面地认识物体,要求学生选用最多的方法,从而概括出水的基本特征(无色、无嗅、无味、透明等)。通过归纳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知道“眼睛、鼻子、舌头和手”这些感觉器官的共同作用,会帮助我们全面地认识物体,要求学生选用最多的方法,从而概括出水的基本特征(无色、无嗅、无味、透明等)。】 三、认识液体的特征。 1.观察实验:用一个有洞的方便袋装水,水从破口处流出。 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看到水从袋子里流到了水槽里。 生:听到了水流的声音。 3.实验:让塑料袋中的水流进容器中,再把容器中的水逐次倒入其他形状的容器中。 4.提问:随着装水的容器的变化,水的形状也跟着发生了变化,由此可见: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生:没有 5.教师评价:说的太好啦!水会流动,是没有固定的形状,像具有水这样特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液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液体?(组织学生反复说) 6.师小结: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通过观察各种容器中水的样子和水流,使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容易流动的特点。其实,学生对水的流动性非常熟悉,但对水没有固定形状却停留在前概念水平,如果我们给学生创造将水“倒来倒去”的机会,学生就会概括出“水没有固定形状”的特点,从而将前概念发展到概念水平。】 四、体会水的作用,感受水给人们带来的自然之美。 1.师:生活中我们处处用到水,早上起来我们就用到水洗脸刷牙,还有什么时候也要用到水? 2.生:洗澡 生:洗脚 生:浇花 *-
…… 3.师:你知道在哪些地方有水?(组织学生回答) 4.师:不过并不是所有地方的水都像我们桌上杯里的水这么清,有些地方的水就是黑的,而且发出了难闻的气味。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珍惜水。 【体会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感受水给人们带来的自然之美。假设没有水的世界,从而教育学生“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珍惜水”。】 五、探究运水的方法。 1.分组运水 教师布置任务,请各小组合作,利用已有的工具,在不搬动盆的情况下,将一只盆里的水在规定的时间内运到另一只空盆里。填好分析记录表。(水与我们的关系真是太密切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运水的游戏) 2.老师记时,学生开始运水。(依次用粗管、细管、小杯运水。提醒学生注意别把水洒到桌上) 3.教师提问:比较一下,用哪种方法运水快而且省力? 4.小组内进行讨论、填表,然后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5.教师:假如两只盆相距再远一些(3米),你们组又会采用什么方法运水呢? 6.学生简单讨论,设计方案。 7.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过用管子运水的呢?引导学生回忆。(课件适当展示) 【设计一个拓展性的运水比赛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运水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水的流动性,间接了解有关虹吸现象的初步知识。活动中学生能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六、总结,后续研究。 1.提问: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回答。 3.教师评价:你们说的都很好,希望你们课后继续观察水,把你们发现的水的神奇之处记下来,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根据学生对水的物理性质的基本认识,进一步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相信有了以上学生的亲身经历的研究活动,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课后研究的兴趣会更大。】 七、板书设计: 观察水 1.观察物体的方法:眼看、鼻闻、舌尝、耳听、手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