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时间:2011年7月20日——2011年 月 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市**区***村
调查对象:***市***村部分村民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农村收入的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比阔的奢侈之风在各个地方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红白喜事的大操大办,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和负担。因此,笔者通过调查了解人们在“红白事”方面的消费状况,希望能够引导广大农民朋友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避免不良浪费。
为了了解农村“红白事”的消费现状,从而发现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笔者对***村部分村民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结果如下:
一、****村村民“红白事”消费基本情况
表1 ****村部分村民红事消费情况 彩礼 婚纱照 房屋装修 家具家电 婚宴 婚庆公司 其他费用 共计 李志冲 10000 2000 36000 20000 9900 0 3200 75000 范雄飞 11000 张 磊 16000 郝路平 27000 郝 川 30000 平均 18800 2300 2700 1900 3000 2380 40000 50000 52000 64000 48400 25000 22000 18000 27000 22400 4000 4500 4800 6000 4620 1000 1200 2000 1800 1200 1500 2600 1200 2300 2160 84800 99000 106900 134100 99960
附注:在表1中没有包含因结婚买房或盖房所花费的费用。
表2 ***村部分村民白事消费情况 火化 骨灰盒和寿衣 烟酒宴席 灵车 其他 总计 刘大爷 800 1200 2700 1200 2900 8800 张大爷 600 李奶奶 700 平均 700 1100 1800 1367 3900 4100 3567 1700 3100 10400 2400 4200 13000 1767 3400 10733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农村在“红白事”的消费上,各项支出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特别是在红事方面,在农村,表中所体现的消费一般是由男方出,而女方在嫁妆陪嫁等方面也要产生一笔不小的开支。考虑到该村的人均收入及家庭年收入,这些开销所占收入比例是极大的。显然,这种消费方式是非常不健康的,人们在“红白事”中的支出已经超出了人们能承受的正常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笔者的调查走访及常年居住在此的日常观察发现,农村的喜事办的越来越阔,男女双方选定吉日结婚,结婚当天,迎新的车辆少则7、8量,多则20量以上,近年来,迎新车队、花车的档次也越来越高,甚至出现清一色的奥迪,宝马车队。在承办婚宴时,一摆酒席几十桌,婚宴期间请专业歌手舞者表演助兴的也不在少数;丧事也要大办,亲朋好友要前来吊唁,主亲还要送来高幡、纸人、纸马、纸家电、纸车、纸房子。送葬的车队也有很多。 造成这种普涨浪费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整理,现将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乡的习俗
不止在本村,在许多村庄,都有多年形成的红白事大操大办的老风气老规矩,大家操办红白事时都是这样,一时也很难改变。就是因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陋俗,担心自己不被风俗所接受,担心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担心自己的孩子娶不到媳妇,所以即使有的在操办红白事时,感到自己在精力财力方面力不从心,但也咬牙甚至不惜借贷坚持按照老传统办。 (二)攀比的心理
在笔者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村民在操办红白事时,都要参考别人家办事儿时的排场,如果东家结婚时酒席置办了20桌,自己就不能少于20桌;如果西家迎新的车辆有10辆,自己家就要多于10辆。这些都在无形中导致了攀比浪费的形成。
在红事的消费调查中,我们发现,其中房屋装修和家具家电所占的比例非常之高,几乎占据所有开支的75%左右。在家具家电上,除了必须的电视、冰箱、洗衣机以外,空调,电脑也几乎成为必备的家电。此外汽车等高档设施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结婚必备的清单上。其中,个别家庭是由于条件具备且需要,但有的家庭并非如此。这种攀比的心理在某种程度上也进一步使红白事大操大办的陋习越来越严重。
(三)彩礼
在红事得消费调查中,彩礼也是一项极大的花销。自古以来,彩礼就作为一种订婚的约定形式得以保留和延续。彩礼的形式也由衣服、首饰过渡到了礼金。在笔者调查过程中,笔者欣喜的发现,现在很多家庭对于彩礼已经看得越来越淡,彩礼似乎只是作为一种象征。只是,多年来形成的风俗习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改变的,虽然只是一种象征,但彩礼要的太少,似乎有些不重视自己子女意味,所以尽管并非出于本意,彩礼在开支中还是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四)“红白理事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据笔者调查得知,本村的“红白理事会”是群众自发的民间组织,多数是由熟知婚丧嫁娶流程规矩的热心肠的村民组成的。这种民间组织在红白事的操办上大多是起到筹划主持的作用,但并不能插手管理村里各家各户在“红白事”时的花销和规模。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婚庆公司丧殡公司的出现,也使得“红白理事会”在婚礼丧礼的举办上分量越来越轻。因此,“红白理事会” 这种组织也渐渐形成摆设,在减少红白事花销,避免普涨浪费方面发挥不了应当的作用。 三、解决方法和建议
(一)从年轻人着手,加强农村教育
教育是强国之本,不管是对青年人的改造,还是对下一代的教育,以及对老一代思想观念的改变,都需要通过教育来实施。年轻一代是祖国的希望,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他们的作用不容忽视。要想改变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这种陋习,只有当年青一代认识到这一点,并勇于挑起抵制这种陋习的重担,才能切断这种陋习的再循环,使之不再继续去危害我们的子孙后
代。另外,因为年轻人思想比较开放,对新事物比较容易接受,消化吸收的效果也比较好,因此,青年人也就理所应当成为着重教育改造的对象。 (二)农村政策的制定及落实
党和国家要加强对农村的各项支持政策,除了在政策上鼓励“勤俭节约”,拒绝“铺张浪费”之外,也要从法律和制度上制止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风气,帮助村民提高素质,自觉抵制不健康消费,减轻经济负担。
(三) 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民间组织的作用有时是很大的。因此红白理事会应该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有人管事,有人问事”的“传、帮、带”机制,控制大操大办现象的形成,使“红白理事会”不流于形式,成为摆设。
(四)村干部带头创建节约型社会
创建节约型社会,不仅是用公家的钱要节约,农民用自己的钱也要节约。针对农村操办红白喜事普遍存在浪费的现象,基层干部有责任引导农民莫图一时的“热闹”,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把自己一年甚至几年的收入都“搭”进去。
四、个人调查心得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许多人表示自己这样做是出于无奈之举,生活环境就是这样,自己不得不这样做。我在这片土地长大,看着这些亲人一般的父老乡亲脸上刻满的皱痕和黝黑的脸庞,不禁让我感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但是笔者在对村里的一些年轻人的采访中欣喜的发现,许多年轻人已经认识到这种红白事大操大办所带来的危害,并希望自己婚礼能够减少浪费且与众不同,大多数人比较看好旅游结婚和集体婚礼。
我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的调查能够给他人带来一点启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问题,使这一问题得到改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