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二中七年级(下)第一
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2*25=50,请写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1.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直立行走 B.手足有分工 C.会制造工具 D.运用天然工具 【考点】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分析】从人类的起源和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 故选:A.
2.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和基本物质分别是( ) A.糖类、水 B.蛋白质、水
C.水、蛋白质 D.维生素、无机盐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据此解答.
A、【解答】解: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水约占体重的60%~
70%,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A不符合题意; B、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B不符合题意;
C、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占体重的60%﹣70%,是非常重要的营养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在物质运输、体温调节有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调节的物质基础;C符合题意;
D、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面是给佝偻病小儿开的药方,其中最科学的一组是( ) A.钙片、生长激素 B.钙片、鱼肝油 C.钙片、葡萄糖 D.钙片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无机盐对人体也非常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例如,无机盐中含有的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
【解答】解: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和骨骼的病理变化所造成的.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因此给佝偻病患儿补钙必须加服维生素D,鱼肝油中维生素D含量丰富,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故选:B
4.如图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 )
A.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D.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考点】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分析】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环
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如图所示:
【解答】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在此处,由于肺泡内氧的
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与此相适应,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故选:B
5.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含量增加最多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考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分析】此题考查了人体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人体从外界吸入气体后,从体内呼出气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成分发现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解此题的关键. 【解答】答: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同时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人体排出,
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剧烈运动时,需要更多的能量支持,这就要消耗更多的氧气,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
A:氧气的含量应该是减少,故不合题意
B:氮气人体不需要,所以没有变化,故不合题意
C:剧烈运动使组织细胞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大增加,符合题意.
D:水蒸气含量会增多,因为人体通过呼吸要排出一部分水蒸气,但是这部分水蒸气数量较少,人体水分排出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故不合题意 故选C
6.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通过的细胞层数是( ) A.1层 B.2层 C.3层 D.4层 【考点】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分析】当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解答】解: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佷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如图所示: 故选:B.
7.人体吸收的氧最终去向是( )
A.用来构成组织细胞 B.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 C.用来交换二氧化碳 D.用来氧化分解有机物 【考点】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人体内气体交换的情况.
【解答】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和周围血液之间,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这样含氧动脉血经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在组织处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释放的,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这些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可见氧的最终去向是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 故选:D
8.下列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的是( )
A.肝脏 B.胰腺 C.胃腺 D.唾液腺 【考点】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分析】(1)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它们的功能分别是分泌唾液、胃液、肠液、胰液和胆汁等消化液.
(2)各种消化液中含有的消化酶是不同的:唾液中只有唾液淀粉酶,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解答】解:A、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B、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C、胃腺分泌胃液,含有胃蛋白酶;
D、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消化淀粉的酶肠腺. 故选:A.
9.患感冒时,常感觉呼吸不畅,主要原因是( )
A.鼻黏膜分泌的粘液过多 B.气管、支气管分泌痰液过多 C.鼻粘膜充血肿胀 D.声带充血肿胀 【考点】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呼吸道的组成、特点及功能.
【解答】解:解答: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鼻腔位于呼吸道的起始端,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又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当人体患感冒时,分泌的组胺等一些物质会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因此会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使人呼吸不畅. 故选:C
10.某人患胆结石切除了胆囊,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下列哪一类物质的消化受到的影响最大?( )
A.淀粉 B.麦芽糖 C.蛋白质 D.脂肪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分析】肝脏分泌胆汁,胆汁暂时储存在胆囊内.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大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解答】解:A、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唾液、肠液和胰液,因此切除了胆囊对淀粉无影响,故A错误;
B、消化麦芽糖的消化液是肠液和胰液,因此切除了胆囊对麦芽糖无影响,故B错误; C、 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是胃液、肠液和胰液,因此切除了胆囊对麦芽糖无影响,故C错误;D、胆囊的主要功能是贮存胆汁,胆汁是由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参与脂肪的消化.胆汁中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能够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扩大脂肪微粒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切除了胆囊影响了脂肪的消化.故D正确. 故选D
11.下列结构中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 ) A.输卵管 B.阴道 C.卵巢 D.子宫 【考点】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思考解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