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的又一次客户审核
作者:ccsspp454 等级:绿带高级
昨天迎来了本年度的又一次客户审核,客户公司来了两位审核人员,一位质量部的一位生产部的。10:40火车到达本地后,负责接送的司机打电话回来说“客人说坐火车时间太长,一夜没有休息暂且去宾馆休息。”,下午13:00司机开车去宾馆接客人,13:20客人到公司。
迎接客人到会议室相互交换名片之后,开始交谈本次审核的目的。客户是我公司的新客户,需要进行现场审核;另一方面客户公司需要进行GMP认证,需要对供应商进行审核;审核主要看我公司产品质量保证能力。我公司给客户通过PPT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这段时间持续到13:50.然后陪同客人进行签写《公司参观须知》,之后更换公司的劳保之后去参观车间,按照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从头到尾参观了一遍,用时3小时到17:00.审核第一天算基本结束,然后陪客人到宾馆吃饭,闲聊一会分开。
今天早上8:30司机接客人到公司进行体系审核。第一方面就是我公司的供应商管理,查看了《采购管理程序文件》,根据《采购管理程序文件》查看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原辅料质量标准、供应商审核报告、供应商资质证明、采购合同、原辅材料供应商检验报告和我公司验收报告。公司的文件和记录齐全完整没有问题。第二方面就是公司的文件管理系统,查看了《文件控制程序文件》,根据《文件控制程序文件》查看了《文件总览表》以及《文件发放记录》、文件制定、审核和批准按照程序进行,外来文件进行了有效管控也没有问题。第三方面是生产管理系统,仔细察看了每个工序的SOP,然后按照SOP对生产记录。在这里出现了问题,部分生产记录上显示要求员工进行一小时检测一次过程的数据,员工监测数据填写了就是部分忘记把自己的名字写上了。这是一个不合格项。看完所有的生产SOP后,客户提出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工艺规程》,我们只是有各个工序的SOP,要求我们制定一个《工艺规程》。第四方面是看客户服务方面的,查看了《客诉控制程序文件》,查看了客户投诉处理方面资料,也没有什么问题。第五方面是不合格品控制方面,查看了《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文件》、《产品召回控制程序文件》、《偏差处理控制程序文件》以及相关的记录没有问题。第六方面查看了《年度产品质量回顾控制程序文件》以及相关的资料,没有问题。第七方面查看了《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和《内部审核控制程序》也没有问题。第八方面查看了人员卫生要求,针对这方面提出了一个问题,员工的工作服有清洗、控制但是员工的鞋子没有清洗和控制。第九方面就是化验室管理方面,针对公司的产品稳定性实验第一次检测进行连续三次检测提出异议。第十方面设备管理方面,提出每台设备需要建立动态的表示状态。“在用”、“停用”、“维修中”、“已清洁”“未清洁”等。
通过最近的审计越来越觉得原来领导教育我们的话说的很好.“想到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写到,写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有记录”。其实,一个公司要做体系就是遵循这个道理,文件不一定要写的多文采飞扬,关键在于实用,要有可操作性,操作结束后要有记录。
质量,从妄想改进到真正改进
作者:龙行天下12345 等级:绿带高级
从事质量管理十年,自评在第一家公司还算得上成功,不能算失败,到质量
部是经理,离开是还是经理;只是经历了十年的风雨,那颗自己知道不安份的心,盛满了尝试的积累和思考的感悟。我也走过了从妄想改进质量,走上了可以改进质量的道路。只是,我不知道这个过程,我个人的贡献到底占了几许,是否是重要因素?是企业成就了我,还是我帮助了企业?跳槽换了一个企业,继续从事质量管理,还是经理的位置,用一年多时间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份量和各方面的长短,不同企业的经历,有机会换个角度认识自己。
一个成功的质量经理,首先应该是有妄想改进业务的野心,或者叫雄心。当我得到质量部经理位置时,处于亢奋状态,升职了、领导信任、可以大展拳脚。近两周时间,每天只睡4、5小时,晚晚地睡,早早地醒,还不觉得疲劳,进入了一种难得的投入状态。看了本日本质量管理,觉得公司质量发展路径清楚无比:立即形成2年打基础,2年抓改进,2年大变样的工作目标,这种妄想写入了我的质量工作计划(报公司总经理的),以为从此质量管理可以上路了。 上路了?希望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和现实反差很大。一个成功的质量经理,有了雄心和工作计划,还要有快速推进的工作方法。有人说,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讲人跳(代表生气了!此句纯属多余)。讲的就是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当时我只是从技术口出来,对质量管理来说,有少许基层质量管理经验;从来没有完整看过9000系列标准,当时是2001年!2000版都出来了。搞过两个QC小组成果,也只是有了结果编QC活动步骤;对质量老七种工具有点印象,不过在2001年,几乎无人系统使用。大家可以想见,一个充满野心的\新手\,一步就迈上质量部经理位置,全无经验,只有零星的质量管理常识,就想搞好质量,你们相信能成功吗?鬼才相信!
一路撞得眼冒金花,头破血流,骂声相随,我是一意孤行地推进我的想法,试验我的办法和方法。得到了狂妄、疯子、目空一切的形容。面对堆积如山的废品,面对数不清的质量问题,一主让我倍受打击,走到了承受力的极限,甚至面对领导无力地说出,没有希望了,我要崩溃了。
最后我没有崩溃,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在最困难时能坚持下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这里讲个秘密,就是想当官。我总结当官有什么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有机会可以实践自己的想法,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哪怕是别人看来最荒谬最愚蠢的想法!当官的都可以去推动实践。所以,那时候,白天面对一大堆令人抓狂的问题不断地开会讨论、到现场检查;晚上回家回想遇到的问题,思考解决
的对策。后来有个曾经的部下半开玩笑地说,你最大特点,想起什么新方法,就安排大家去试。。。后面没有说,我可以接上,真太折腾人了!
看过一个悬疑片蝙蝠的电影,里面有个人被坏人关在一间屋里,快要窒息了。外边的人不断地问,告诉我开门的密码,。。旁边一个人说,别问了,然后就乱拍一气,门竟然开了。与这个有异曲同工的故事是,我尊重的一个领导,他总结当副总经理时工作方法时说的是:我们就像是被关在一个笼子里,一时找不到出路,我们拿个棒子,乱捅一气,不一定哪下就捅上要害,打开了。这就是当时的工作状态。
不过,借着当时经济周期的上升态势,加上一批干部的全力“创新”,也就是乱捅、乱试一气,还真是打开了一个质量的局面。到了2003年下半年,折腾了近两年的结果是,质量问题确实少了,领导还当面口头表扬了我一次,心里那个美呀,那份得意。
打开了局面,就拥有了强势的心理和地位,阻力变小,合作变多,推进工作越来越顺利了。虽然工作十年也没有实现当初订下的六年目标,可是那又有什么呢,毕竟找到了一些有效的办法。质量艰难起步,开始前进了。
到了新的企业,带着那种干了十年,没有成功经验,还没有失败教训的阿Q精神,开始新的折腾和努力。一个事、两个事...年多了,难点问题不断地解决,在新企业试验旧方法,嗯,变通一下还有用,创新新的方法。质量管理上路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