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天之道与人之道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2:05: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天之道与人之道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

受难的圣人使我们对上帝的无比的大爱与对人类作出的牺牲感到惊奇。我们已经看明中国的先知先觉们荣蒙天恩,得到了许多关于上帝与圣人的深刻的启示。上帝将圣子耶稣赐给世人,在救赎的大计中完成了他所应成就的,为罪人的得救提供了丰盛的恩典。那么,人所当行的道路是怎样的呢?

我们前面已经提出《中庸》在中国道统中的地位。《中庸》是整个儒家学的精华之所在,是孔子教导的核心。天道与人道,天人合一的理想,归根结底,都落实在这个“诚者”之上。有了这个“诚者”,上帝与世人便能相通相合了。可见天道之奥秘,人道的典范,都在这个“诚者”。若是解开了这个隐藏在“诚”中的奥秘,就等于打开了天地相通之道了。

当耶稣在世时,门徒们虽然与他日夜相随达三年半之久,可是对他的教训却懵懂无知。他反复地谈到他的死与复活,可是门徒们却始终未能领会,以至在他被捕之后就四下逃散了。当耶稣复活的消息传到他们耳中时,他们还不肯相信。

同样地,对于孔子的教训,与他同时代的门生们也未能充分地领会。孔子最为得意的门徒是颜渊,可惜回死得过早。在颜回之下最为出色最得孔子宠爱的当数子贡了。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少颜子一岁。司马迁论子贡曰:“七十子之徒,赐最饶益,...夫使夫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孔子去世后,许多门徒纷纷在孔墓旁结庐而住。孟子《膝文公上》有“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的记载。足见子贡的首席弟子身份。子贡对孔学的传播的成就大概就在这六年之中所取得的。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深得孔子器重,受到门生敬重的子贡对孔学中的天道似乎也未能充分领会。

原文: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译文:子贡说:“老师讲的诗书礼乐,是可以听到的。老师讲性和天道,就难得听到了。”《论语·公冶长第五》

我们在第九章看到,孔子也曾感叹无人能理解他。其中也包括他的学生在内。子贡对老师的不理解,从他的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来。那么,天道与人性,孔子是否有所传授呢?拟或是子贡未能领会,我们只要看孔子之孙子思所作的《中庸》一书就可以明白了。《中庸》对天道有着充分的讨论与阐发。真理的光并未因孔子的去世而殆没,相反,有新的亮光照耀在性与天道之上,将其显明追求真理的中国人。

原文:“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译文:“诚实,是天理的本然;做到诚,是人道的当然。天生就诚实的人,不用费力而自然合式,不用思虑而自然获得,从容作去自然合乎中道,这是圣人啊!至于要做到诚的人,是要选择善道而紧紧地把握住的啊!”

对“诚”的不同理解,造成了不同的翻译。有些干脆就不译。请再看一段现代译文:

译文:诚,是天地的原则;使自己诚,是做人的原则。诚,就是不用勉强而能符合中庸,不用思虑而能求得事理,从容不迫地推行中庸,这就是圣人。使自己诚,就是选择好的准则而牢牢地把握住。”(注一)

对于《中庸》中的这个“诚”究竟是什么意思,历来是一个不解之思。据世界知名的中国学学者理雅各考证,《四书通》《汇叁·中庸》所载,汉代的学者没有人知道其真实的含义。到了宋朝,便有人开始对“诚”作出解释。第一位是李邦直,释为“不欺”;第二位是徐仲车,释为“不息”;二程中的一位释为“无妄”;朱熹释为“真实”。(注二)我们在朱注四书中找到了朱熹的原注:“诚者,真实无妄之谓,真理之本然也”,“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人事之当然也。”(注三)

可见,《中庸》中的“诚”的真实指谓乃是一个困惑了中国人数千年的谜。我们在这里尝试着暂且将“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译为:“诚,乃是天道的体现;获得诚,是人道的实现。”

到目前为止,本书一直援用《圣经》作为解开中国古经中的谜团的钥匙,用《圣经》作为真理的光来驱散笼罩在中国古经之上的疑团。每次我们都有了令人惊奇令人满意的发现。这同样的方法是否也能在这个关系到天道与人道的“诚”字上,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诚如《圣经》所说:“将事隐藏,乃是上帝的荣耀;将事察清,乃君王的荣耀。”(箴25:2)我们已经发现,“上帝的奥秘就是基督,所积蓄的一切智慧与知识,都在他里面藏着”(西2:2-3)耶稣就是老子所说的那“非常道”,是“众妙之门。”进入耶稣里,就如同进入了那“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一切奥秘都将在他里面被解开。

究竟,耶稣基督与孔子所说的“诚”有什麽关系呢?让我们先来看几段《圣经》的经文:

摩西这样描述引他们出埃及的上帝(就是基督):

“他是磐石,他的作为完全,他所行的无不公平,

是诚实无伪的上帝,又公义,又正直。”(申32:4)

上帝的诚实与信实,在圣经屡屡提及,这是上帝行事的特性,是他的本性。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耶稣有下面的名:

“那为阿们的,为诚信真实见证的,在上帝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启3:14)

希伯来文中的“阿们”,伊斯兰教称为“阿敏”,都是一个意思:“诚”。所以“那为阿们的”直译成中文就是“那诚者”。那使中国人迷惑千年的“诚”之谜,原来就是隐藏的福音耶稣!

我们若将这样的理解带入上面的译文中,这段难懂的经文的意义就立刻明了可见了。 译文:“耶稣基督,就是天道的体现;获得基督,就是人道的实现。耶稣就是那位天生就诚实,不用费力而自然合式,不用思虑而自然获得,从容作去自然合乎中道的圣人啊!要想获得基督,就要选择善道(上帝之道)而紧紧地把握住的!”

《中庸》一书对“诚”有丰富的论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特性与耶稣的圣德作出更广泛的比较,以便最终确定,我们的这种认识是否正确。为此,我们选择从五个方面进行比较。

原文:“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这段话极简,却极难解。我们试作以下翻译:“因认识“诚”便能获得真正的聪明智慧,就会与上天的性情有分;在真正的聪明智慧中进一步认识“诚”,乃是的教化的目的。诚使人有真正的聪明智慧,真正的聪明智慧使人紧握住“诚”。”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9:10)

真正的聪明智慧均根源于上帝,根源于对至圣者(基督)的认识。而《圣经》里所说的永生并不是单指无休无止的漫长的生命,而是指这种生命的无限的质量。其真实的内含就是:“认识你独一的真上帝,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空洞的时间本身是没有多少意义的,是对上帝与耶稣基督的深入的认识与交谊赋予了永生无限的意义。一切真正的教化都是以认识上帝为目的的。“上帝的奥秘就是基督,所积蓄的一切智慧与知识,都在他里面藏着”(西2:2-3)。基督是真正的知识之源,有真智慧的人必凭着信心紧紧地把握住赐生命赐智慧的诚者。

可见,诚的这一性质与耶稣基督是相一致的。

原文: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译文:诚是万物的始终;没有诚,就了无一物。因此,君子以获得诚为最为宝贵的事。

请看下面这几段《圣经》经文:

“我(基督)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

我是初,我是终。”(启22:13)

“万物是藉着他(基督)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约1:3)

“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3:8)

还有比基督更符合诚的这些特征的吗?

原文:诚者,非自成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已,仁也;成物,知也。

译文:诚,并不是自已成就就了事了,而且要进一步使万事万物都得以成就。成就自己,是仁德的体现;成就万物,是智慧的体现。

当耶稣即将离世归父的时候,他安慰他的门徒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上帝,也当信我。在我父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

搜索更多关于: 天之道与人之道 的文档
天之道与人之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xjn26ciup4zk8m0i2f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