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根梢早已化为炊烟消散在广阔的苍穹,她的身躯也已深埋地下,不见天日,老榆树从人们的生活中永远消逝了,但在她身边长大,乘过她的阴凉,吃过她的榆钱,喝过她的井水的人,是永远不会忘记她的。
⑩佛家主张“以身食虎”,“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老榆树为全村生灵“舍了身”,“下了地狱”,不是功德无量的么?老榆树成了佛了吧?
(作者:王相民 选文略有删改)
13.本文写的是老榆树,简要说出全文围绕“老榆树”行文的思路。(4分)
老榆树长势旺,树龄长 ① ② ③ ④ 14.阅读第⑦段,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
15.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哪些地方表现村民与老榆树的感情深?文章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150字左右)(7分) 参考答案:
13.要点: ①老榆树即将被砍救井②村人舍不得砍老榆树的原因 ③老榆树被砍伐,做成井壁(救井、救人)④老井被封,老榆树从人们的生活中消逝(共4点,每点1分)
14.要点:划线句子是景物描写秋天的寒凉、树叶的凋零、孤单的摇曳(1分),为老榆树即将被砍伐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1分),表达作者对老榆树即将被砍的同情、无奈、伤感的心情(2分)。
15.要点:老榆树陪伴着一代代小村人成长;她是村民们精神的寄托;榆钱帮助人们渡过生存难关;为人们躲风避雨消暑纳凉,诉说生活苦乐酸辛提供了场所;老榆树是小村的标志,在老 榆树被砍伐时,人们不舍,村民为他送行。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村民们对老榆树的感情很深,是他们心目中的圣树。全文既表达了作者对老榆树默默奉献精神地崇敬、感激之情,也有对老榆树消逝在人们心目中的感伤、遗憾之情。( 共7分。内容概括其中4个要点即得4分,感情每个要点1分,共计2分,表达1分)
九、 告别白鸽(写动物——抒情——感念亲情)
陈忠实
①老舅家里养着一群鸽子,他看我一年到头闷在屋里看书呀写字呀,容易烦,就送我一对白鸽。我把那对白鸽接到手里时,发现老舅早已扎住了白鸽的几根羽毛,使它只能在房屋附近飞上飞下,而不会飞高飞远。老舅特别叮嘱说,一旦发现雌鸽产下蛋来,就立即解开它翅膀上被捆扎的羽毛,此时无须担心鸽子飞回老窝去,它离不开它的蛋。
②我在祖居的后墙上架上一只硬质包装纸箱,纸箱的右下角剪开一个四方小洞,我就把这对白鸽放进去了。我总是没遍没数儿地跑到后院里,轻轻地撒上一把玉米粒儿。起始,两只白鸽大约听到玉米粒落地时特异的声响,挤在纸箱四方洞口探头探脑,像是在辨别我投撒食物的举动是真诚的爱意抑或是诱饵?我
17
于是走开,以便它们可以放心进食。
③终于出现奇迹。那天早晨,一个美丽的乡村的早晨,我刚刚走出后门扬起右手的一瞬间,扑啦啦一声响,一只白鸽落在我的手臂上,迫不及待地抢夺手心里的玉米粒儿。接着又是扑啦啦一声响,另一只白鸽飞落到我的肩头,旋即又跳弹到手臂上,挤着抢着啄食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四只爪子掐进我的皮肉,有一种痒痒的刺痛。然而听着玉米粒从鸽子喉咙滚落下去的撞击的声响,竟然不忍心抖掉鸽子,似乎是一种早就期盼着的信赖终于到来。
④又是一个堪称美丽的早晨,我发现一只白鸽静静地卧在纸箱里产卵了。新生命即将诞生的欣喜和某种神秘感,立时就在我的心头潮溢开来。遵照老舅的经验之说,我当即剪除了捆扎鸽子羽毛的绳索,白鸽自由了。
⑤又是一个美丽的早晨,终于听到了破壳出卵的幼鸽的细嫩的叫声。我站在后院里,听到从纸箱里传下来的细嫩的新生命的啼叫声。那声音细弱而又嫩气,如同初生婴儿无意识的本能的啼叫,又是那样令人动心动情。两只白鸽轮番飞进飞出,每一只鸽子的每一次归巢,都使纸箱里欢闹起来,可以推想,父亲或母亲为它们捕捉回来了美味佳肴。
⑥一天傍晚,小白鸽和老白鸽在那幢破烂失修的房脊上亭亭玉立。我扬起双手,拍出很响的掌声,激发它们飞翔。小白鸽飞起来又落下去,似乎对自己能否翱翔蓝天缺乏自信,也许是第一次飞翔的胆怯。两只老白鸽就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无疑是在鼓励它们的儿女勇敢地起飞。果然,两只小白鸽起飞了,翅膀扇打出啪啪啪的声响,跟着它们的父母彻底离开了屋脊,转眼就看不见了。
⑦我走出屋院站在街道上,树木笼罩的村巷依然遮挡视线,我就走向村庄背靠的原坡,树木和房舍都在我眼底了。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沐浴着晚霞的橘红。沿着河水流动的方向,翼下是蜿蜒着的河流,如烟如带的杨柳,正在吐絮扬花的麦田。这是我的家园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令我陶醉的季节,而今又有我养的四只白鸽在山原河川上空飞翔,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⑧第二天早晨,我猛然发现,屋脊上只有一双幼鸽。这时,老舅过来说“白鸽回老家了,天刚明时。”我大为惊讶。昨天傍晚,老白鸽领着儿女初试翅膀飞上蓝天,今日一早就飞回舅舅家去了。这就是说,在
18
它们来到我家产卵孵蛋哺育幼鸽的整整两个多月里,始终也没有忘记老家故巢,或者说整个两个多月孵化哺育幼鸽的行为本身就是为了回归。我被这生灵深深地感动了…… (选文有删改) 13.本文记叙了我与白鸽相处两个多月的经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表格。(5分) 时间 起初 一个美丽的乡村的早晨 又是一个堪称美丽的早晨 又是一个美丽的早晨 一天傍晚 第二天早晨 事件 喂食白鸽 喂食白鸽 发现白鸽产卵 ③ 小白鸽在老白鸽的带领下第一次飞翔于故乡山原河川上空 ⑤ 我的心理、心情 期盼信赖 ① ② 动心动情 ④ 惊讶、感动
14.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的表达效果。(4分) 15.作者在结尾写道“我被这生灵深深地感动了”。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作者被感动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
13.①激动、欣慰 ②欣喜、好奇 ③小白鸽诞生 ④激动、骄傲、自豪、陶醉 ⑤老白鸽飞回老家故巢(共5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第④空写出2个即可) 14.示例:“飞落”“跳弹”“挤着”“抢着”这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喂食时鸽子啄食的情景,表现了鸽子对“我”的信赖及我与鸽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共4分。词语1分,效果3分) 15.示例:两只白鸽为了儿女吃到美味佳肴,不辞辛苦“轮番飞进飞出”,作者为白鸽的爱子之心深受感动;为了鼓励儿女勇敢地起飞,“两只老白鸽就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作者再次为白鸽的尽职尽责深受感动;当小白鸽初试翅膀飞上蓝天后,“老白鸽一早就飞回舅舅家去了”“始终也没有忘记老家故巢”作者更为白鸽对故巢的依恋深深感动。 (共7分。每个要点2分,表达顺畅1分)
十、 打猴儿(写旧事——抒情——无奈生活)
马步升
长鞭一甩,一道劲风割破空气的网,啪,地上腾起一团黄尘,一只猴儿满地迅跑,刚挨了鞭子,猴儿转得快,在人的眼里,猴儿的两只眼睛叠成了一只。猴眼向着高天,匆遽地,一瞥,一瞥,又一瞥。如此快的转速,能瞥清楚个什么,眼里的乾坤一定是混沌的。那时侯,我写作文时,常用天旋地转这个成语,实际上,至多是跌了一跤,或饿了一会肚子,目光有些恍惚,脚板有些虚飘,天哪里就旋了,地哪里就转了。我看见挨了鞭子的猴儿,转得快的一只眼睛赶上了另一只,我想只有当一只眼睛赶上另一只时,才算是天旋地转。
两只猴眼渐分渐离,终于各是各时,又一记重鞭,又一团黄尘,猴儿又转快了,两只眼睛又叠在一起。
19
鞭子在我手中,我抽,猴儿转。抽不抽,抽轻抽重,在我,转不转,转快转慢,由不得猴儿。 这要看我的兴致。主动权在我手中,谁要我是手掌鞭子的人,而它是不由自主的猴儿呢。
猴儿是木头刻的,头面平整,肚儿凸圆,腿脚尖短,通常用枣木或杏木作料,这两种木头坚硬光滑,有重量,材料家家都有。猴儿的两只眼是涂上的蓝黑墨水。墨水瓶上印着八个字:由蓝变黑,不会褪色。真的,一只猴儿挨了多年重鞭,用墨水画一次眼圈,仍是那般蓝黑蓝黑的,那种颜色是渗入木头里面的,好比人的眼睛,落地时是什么颜色,入土时也变不了多少。猴儿有些地方叫陀螺,我们叫猴儿。猴子身形矫健,好动,手脚没有闲的时侯,挨了打,又奔跳不休。把陀螺叫猴儿,极是象形传神,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了生命。而且,还有一些隐喻成分。(普通 结实 能挨多年的重鞭)
抽猴儿的鞭子也是就地取材。鞭杆是用红柳枝做的,颜色暗红,木质坚韧而圆润,很有手感,抓在手里就有攻击的欲望,如同手里有一副弓箭,一支枪,不瞄准个什么,不击落个什么,由不得人。鞭梢是用麻坯搓的,搓成三棱棒,抽在猴儿身上,能听见碎裂声,可以让人获得热血沸腾的快感。一只猴儿从刻成到交付使用,到老迈转而不灵,身上到处都是森森鞭痕。一鞭一痕,直到身体失去平衡,被主人随便遗弃在哪个荒凉的角落。碰到会过日子的主人,还会将它扔进火塘,发挥余热。
而猴子的主人大抵都是不谙世事的孩童。
我从小学打猴儿,一直打到当生产队社员,不知抽断过多少鞭梢,不知抽烂过多少只猴儿,长大了,有力气挥鞭抽猴儿了,却不能再玩这种游戏。农村孩子长到虚岁十五,就算是大人了,就该独当一面为家分忧了。确实,长大了有长大了的事情,打猴儿的权力只属于孩童。
过了多少年,蓦然回首,却发觉打猴儿的游戏从未中断过,与先前有别的是,我仿佛一只猴儿,鞭子却不知抓在谁手中。虽是无形之鞭,抽在身上却内外都痛。我不停地旋转,奔跑,稍作喘息,鞭子就来了。终于到了连挨鞭子的资格都没有时,缩在随便哪个角落,抚摸着身上森森鞭痕,举头向天,正感叹“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时,猛然瞥见被扔进火塘婉转叫号的同类,心里倒涌上被饶恕的庆幸和感恩。
14.本文思路清晰,作者首先从打猴儿游戏写起,由此引出了对 、 、 的叙述描写,最后自然引出了 的感悟。(4分)
15.文中“猴儿”一生的遭遇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些方面对其特点进行了描写?(4分)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