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12·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下列描述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
A.农户植棉日益普遍 B.农民负担沉重的债务和赋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容易判断,在明中叶以前,官营手工业长期居主导地位,故D说法不正确。
答案:D
9.(2012·山西晋中四校12月联考)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 )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手工艺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 C.商帮势力崛起
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解析:考查对古代手工业的理解。由“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句话可知是指手工业水平提高和专业的市镇兴起。
答案:B
10.(2011·合肥模拟)“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时间,洛阳纸贵。”这段表述有悖史实之处是( )
A.西晋都城是洛阳 B.造纸术已经发明
C.雕版印刷术已经发明 D.赋这种文学体裁已经出现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项西晋的都城是洛阳;B项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东汉时蔡伦将造纸术改进;D项赋是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西汉时发展起来,西晋时期仍是主要的文学体裁,A、B、D三项说法正确。C项与史实不符,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之际,流传至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代的《金刚经》。故答案为C。
答案:C
1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对宋明理学内涵的理解。宋明理学是继承先秦以来的儒学思想,糅合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体系,故B项符合“全新的创造”的限定。A项是儒学的影响,且先秦时期就存在;C项是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特点;D项早在董仲舒的新儒学中就已经存在,故排除。
答案:B
12.(2011·榆林模拟)《西厢记》中说:“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对文中的“柳骨颜筋”及其代表字体解释错误的是( )
A.“柳”指柳公权,“颜”指颜真卿
B.是书法中楷书的著名字体 C.这种字体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D.是宋元时期书法的杰出代表
解析:据“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及“代表字体”等信息可知,本题与书法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柳骨”反映的是柳公权的书法,“颜筋”反映的是颜真卿的书法,是唐代时期,而不是宋元时期,故答案为D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2012·江苏扬州高三期中调研)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君主专制。但是在这种制度下也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局面,也产生了对世界贡献巨大的四大发明。这使我们不得不用另类眼光来看待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以‘道’自任的知识分子出现以后,首先便面临着如何对待政治权威的问题??从知识分子一方面说,道统与政统已分,而它们正是道的承担者,因此握有比政治领袖更高的权威——道德权威”。——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文彦博(注:宋神宗时三朝元老、枢密使):“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帝(宋神宗):“更张法制,於士大夫
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帝:“士大夫岂尽以更张为非,亦自有以为当更张者。”——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士”在商周时期指哪一类人?春秋战国之际,“士”的含义又是什么?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目的。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制约皇权的除了相权,还有什么力量?分别说明其为何能够制约皇权。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及儒家思想。第(1)问从商周时期宗法等级秩序来判断。第一小问从材料可以看出是知识分子。第二小问原因从春秋战国时期时代背景来分析。第(2)问主张从材料“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获得认识,目的从减少决策失误,维护统治角度思考。第(3)问从材料一“从知识分子一方面说,道统与政统已分,而它们正是道的承担者,因此握有比政治领袖更高的权威——道德权威”可以分析出儒家传统伦理、士大夫阶层,从材料三“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可以分析出。
答案:(1)宗法制的最末一个等级;类似于今天的知识分子。 原因: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士成为政治、思想、文化上活跃的阶层。
(2)唐太宗主张百官商议、宰相筹划、皇帝决策。目的是减少决策失误,巩固统治。
(3)儒家传统伦理、士大夫阶层、祖宗家法。
原因:儒家虽然主张积极参与政治,但是以君主的行为是否符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