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7 0:26: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C.紧缩性财政政策 2分

减少财政开支,提高税率、增加税种等。 D.进行货币制度改革 1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信用货币币值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 )

A、是否有政府信用的支撑; B、是否有银行信用的支撑; C、是否广为人们所接受; D、是否有适当的货币供给量。 2、在信用关系的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3、货币借贷的规模最终取决于( )。

A、银行信用规模 B、国家信用规模 C、可供借贷的资源 D、货币流通规模 4、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为( )而相互融通的市场。

A、增加收益 B、减少风险 C、调剂短期资金余缺 D、减弱流动性 5、以下业务中属于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是( )。

A、结算业务 B、信托业务 C、承诺业务 D、代理业务 6、分散多元的货币发行( )。

A、有利于货币供求适度 B、有利于值稳定C、易使货币发行失控 D、易使货币汰劣存良 7、在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中,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交易性货币是因为( )。

A、机会成本的存在 B、交易成本的存在C、时间因素的影响 D、非流动性成本的存在 8、决定货币供给量大小的是( )。 A、中央银行 B、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C、中央银行和社会公众 D、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

9、在投资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很高而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很低时,货币政策通常( )。

A、很有效 B、较为有效 C、无效 D、可能有效

10、以存在强大的工会力量、从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假设前提的通货膨胀理论是( )型通货膨胀。

A、需求拉动 B、工资推动 C、利益推动 D、混合推动 1 D 2 C 3 C 4 C 5 C 6 C 7 B 8 D 9 B 10 B 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异同。

1.什么叫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信用。如赊销赊购商品、预付贷款、分期付款、延期付款、经销、代销等形式,主要表现是商品赊销赊购或预付货款。

2.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企业(即主体是企业或厂商)。 (2)商业信用所贷放出去的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受企业资本量的限制。 (2)商业信用有比较严格的方向性限制。 (3)商业信用的信用能力有局限性。 (4)商业信用的管理和调节有局限性。、

由于上述局限性,决定了商业信用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一种信用形式——银行信用产生了。

B、银行信用 1.什么叫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进行的借贷活动。主要表现形式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以及开出汇票、支票、开立信用账户、发行货币等。

2.银行信用的特点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比商业信用更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标志着资本主义信用制度更加完善。与商业信用相比,银行信用特点如下:

(1)银行信用发生在银行与企业、政府、家庭和其他机构之间。(与商业信用相比信用的主体不同)

(2)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这一特点可以克服商业信用规模和数量上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可以广泛地动员社会上一切闲置货币。)

第三,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动态与产业资本动态不完全一致。 论述题(共1题,共15分)

论述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

A:1.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按照复式记账原理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那么如何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平衡还是失衡呢?引出两个概念,即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

自主性交易是指交易者出自自身的交易动机和需要进行的交易,它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中的长期资本收支。

调节型交易则是指在自主性交易产生不平衡时所进行的用以调节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而发生的弥补性交易。它包括资本项目重点短期资本和国际储备项目的变动。

通常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看自主性交易的差额。无差额为平衡;收入大于支出为顺差;收入小于指出为逆差。

B、国际收支的调节措施

一国国际收支失衡会对国内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会直接影响对外扩大交往能力和信誉。大量逆差存在,会使外汇供应短缺,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资本外逃;大量顺差的存在,会使本国汇率有升值压力,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一般要采取调节措施进行调节。可选择的措施有:

1.外汇缓冲政策

(1)概念。它是指一国政府为对付国际收支不平衡,把黄金和外汇储备作为缓冲体,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来消除因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形成的外汇供求缺口,从而使国际收支不平衡所产生的影响仅限于外汇储备的增减,而不会因汇率急剧变动而进一步影

响本国的经济。

(2)优点与缺点。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会因巨额的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使国际储备枯竭。

2.财政政策 (1)概念。它是指财政部门用扩大或缩小财政开支和提高或降低税率的办法来平衡国际收支。

(2)运用。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往往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削减财政支出、提高税率以增加财政收入、减少投资和消费,降低投资和消费,致使物价下跌,从而达到扩大出口、减少进口,消除逆差;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往往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抑制出口、增加进口,以消除顺差。

3.货币政策

(1)概念。它也称金融政策,是指西方国家经常采用的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2)运用。当出现逆差时,往往调高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率,使信贷规模缩小,市场利率提高,导致需求下降进口减少、刺激资本流入抑制资本流出,实现平衡;当出现顺差时则反向操作。

4.汇率政策

(1)概念。是指一国通过汇率的调整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措施。

(2)运用。当国际收支存在逆差时,降低本国货币汇率,提高外汇汇率,使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以外币计算的价格下跌,提高竞争力,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反之反向操作。

运用这种方法的条件:(1)实行自由贸易;(2)国内外物价稳定;(3)进出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大。

5.直接管制

(1)概念。是指政府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对国际经济交易进行行政干预,以求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措施。它包括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

(2)有副作用。会引起国际经济组织的反对,引起他国的反抗和报复,应慎用;不能真正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取消管制不平衡会重新出现。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中央银行“三大法宝”之一的是( ) A、信用配额 B、公开市场业务 C、道义劝告 D、窗口指导 2、中央银行收购外汇会引起基础货币( )。 A.增加 B.减少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3、当前国际货币制度下,两国货币兑换比例的决定基础是( )

A、铸币平价 B、购买力之比 C、金平价 D、单位货币代表的GDP

4、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位 1 : 13 ,而市场比价位 1 : 15 ,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

A. 银币 B. 金币 C. 金币银币同时D. 都不是 5、下列( )不属于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

A、库存现金 B、准备金 C、存放同业款项 D、应付款项 6、( )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A、德意志银行 B、法兰西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日本银行 7、、专门向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参与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国际金融公司 D、国际开发协会 8、中央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 , 将( )。

A. 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B. 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C. 使企业得到成本更低的贷款 D. 增加贷款发放

9、某企业获得银行一笔期限3年、年利率为5%的1000万元贷款,每年计息一次,若按复利计息,该笔贷款到期的本利和为( )。

A、1050万元 B、1102.5万元 C、1157.63万元 D、1150.63万元 10、中央银行握有证券并进行买卖的目的不是( )。

A. 盈利 B. 投放基础货币 C. 回笼基础货币 D. 对货币供求进行调节

BABAD CDBCD

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类型? 1.结构性失衡 1分

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1分 2.周期性失衡 1分

跟经济周期有关,一种因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使一国的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情况。1分 3.收入性失衡1分

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意味着进口消费或其他方面的国际支付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1分 4.货币性失衡1分

因一国币值发生变动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产品出口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变的情况下,出口减少,与此同时,进口成本降低,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反之,就会出现顺差。1分 5.政策性失衡1分

一国推出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1分

6.其他。如贸易竞争性失衡、过度债务性失衡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违背了量力而行的原则,借入大量外债,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实施高利率政策和保护主义措施,结果使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国际收支逆差不段扩大。

计算题(共1题,共10分)

假定活期存款准备金比率为15%,且银行体系只有活期存款而没有定期存款。如:中央银行现金发行300亿元,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900亿元,商业银行库存现金100亿元,活期存款余额8000亿元。试计算:基础货币、原始存款、货币乘数、现金漏损率及超额准备金比率。

解:基础货币=现金发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1000亿元 2分 原始货币=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900亿元 2分

k1?M5000?1001?M1000=5.1 2分 b

搜索更多关于: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的文档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xq2k4a0ub0h1ll029ye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