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墙头生态示范镇建设规划 目 录
规划期限:以2002年为基准年,近期2003-2005年,远期2006-2011年。 4.1.5 规划目标及建设指标
(1)规划目标
至2005年,全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公共设施基本达到完善。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m2,工业废水、废气、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的治理,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得到了有效的集中处理。清洁能源普及率达85%以上,农村的面源污染基本上得到控制和减少,农村饮用水源合格率达95%,基本上达到浙江省生态示范镇的验收标准。
至2011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各种公共设施得到全面完善,各种污染得到全面控制和治理,工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农业产业逐步向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转变,全面达到浙江省生态示范镇的验收标准。城乡居民素质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建成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特色明显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小城镇。
(2)建设目标
墙头镇生态示范镇的建设指标是根据浙江省生态示范镇(乡)、生态示范村创建标准,并参照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提出墙头生态示范镇的建设指标。具体的建设指标见附表1。
17
象山县墙头生态示范镇建设规划 目 录
5 主要建设领域和重点任务规划
5.1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
5.1.1 主要建设目标
将农村农业现代化纳入生态建设的轨道,加大“科教兴农”力度,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扶植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依靠镇域优势和开发潜力,科学、合理地布局农、林、渔、牧四业。以农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支持,建设与发展高效的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突出特色效益农业,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一批有特色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到2005年,基本实现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生态环境有较大的改善。到2010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基本完成高效地生态农业体系,绿色食品、特色农业得到全面发展,最终建成农业产业结构合理,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美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农村。 5.1.2 主要建设内容
(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的农、渔、林、牧全面发展的生态农业格局。
① 调整种植业结构,在保持一定的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调减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的比重。按照“宜粮则粮、宜调则调,效益优先”的原则,积极实施“绿、白、蓝”三色经济,大力发展效益农业。近年来全镇粮田调改面积达6965亩,设施农业增至2780亩。重点是发展基地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建成以方家岙为主的千亩雷竹基地;建成以墙头、朱家、溪里方为主的3000余亩大棚草莓基地。
积极发展林特经济。应把对荒山荒坡进行改造与大力发展经济林结合起来,工作重点是,调整优化林业结构,在原有2000亩柑桔、810亩茶叶面积的同时,注重品质优化,重点发展果蔬种植6500亩,杨梅、桃子、梨等经济林,面积达到3500亩。
18
象山县墙头生态示范镇建设规划 目 录
② 抓好畜禽生产,大力发展规模生态养殖
在原有畜禽养殖的基础上,重点是积极引导和扶持规模养殖,实现畜禽生产基础化、产业化。加强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逐步形成规模经营,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建成了占地100亩的浙大象山养殖基地,年产土鸡达6万羽;另外我镇的浙东大白鹅养殖达9万羽。同时积极配合种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草养畜业,优化畜牧业产品结构,加快畜牧品种改良步伐。进一步开拓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③ 调整优化渔业结构,构建区域特色生态渔业新格局
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努力提高养殖水平,依托得天独厚天然养殖渔港西沪港的资源优势,高标准建设西沪港的养殖网箱及围塘养殖基地。全镇海水养殖面积达26000亩,总产量达1.54万t,基本成了8000亩牡蛎,3800亩虾蟹,2700亩鱼类和3600亩贝类的多种养殖基地。到2005年,实现海水特色养殖居全县前列。 (2) 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墙头镇有着丰富的山海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青山秀水、碧海蓝天、土地资源丰富多样,山地可开发潜力大,是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的“风水宝地”。
今后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主要措施: ① 大力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通过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步伐,改善和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一批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进一步壮大本镇的特优农产品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品养殖等三大类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建立以朱家为中心的3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墙头、溪里方、朱家为主的5000亩大棚草莓基地;以方家岙为主的2000亩雷竹基地;以及连接线两旁的特色产业带。集中力量抓好特种畜禽产业浙大象山养殖基地,积极对企业加以引导,依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方式,帮助其进一步扩大规模。另外还要依托柑桔、桃子等原有产品的优势,大力发展梨、杨梅等有机果品。
②扶助发展设施农业,兴办绿色加工企业。
19
象山县墙头生态示范镇建设规划 目 录
坚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与现有产品开发相结合,通过运用绿色科技嫁接,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质量标准改造传统的名特优食品等措施,优化和提升现有产品的档次。要加大对宏森源等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建立甜瓜象山示范基地,并支持企业按照绿色标准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开发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绿色品牌,拓展销售市场。同时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基地间的紧密联接,以“公司+农户”的模式,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发展策略。在今后的几年内,要着手发展雷笋、草莓等绿色加工企业,打造出墙头特有的绿色、有机食品品牌。
③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
a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向农民发布、传递农业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 b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建立雷笋、草莓、柑桔等专业市场,把市场规模做大,把市场知名度做响,大力发展农产品营销队伍,拓展农产品营销网络,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
c 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鼓励和支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建立起新型的生产、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解决农民单家独户做不到也做不好的事。
④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 加强农田灌溉管理,提高河网蓄水能力。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搞好各类灌区的配套、挖潜、改造工作,对全镇主要灌溉设施进行更新改造,降低排灌生产成本。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改造中低产田,不断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初步形成节能、节水、省地的灌溉系统。到2005年,耕地有效面积达90%以上。
b 加大土地治理力度,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防灾减灾能力。完成黄溪、下新塘二条标准海塘建设,加快小流域治理,有效地提高了耕地的防灾能力。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到2005年新增耕地850亩。
c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要深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