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去一年的各种疲惫,困顿,不安,怀疑,期待等等全部都可以告一段落了,我真的是如释重负,终于可以安稳的让自己休息一段时间了。
虽然时间如此之漫长,但是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这可真是血与泪坚坚实实一步步走来的。相信所有跟我一样考研的朋友大概都有如此体会。不过,这切实的果实也是最好的回报。
在我备考之初也是看尽了网上所有相关的资料讯息,如大海捞针一般去找寻对自己有用的资料,所幸的是遇到了几个比较靠谱的战友和前辈,大家共享了资料和经验。他们这些家底对我来讲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现如今,我也终于可以以一个前人的姿态,把自己的经验下下来,供大家翻阅,内心还是比较欣喜的。
首先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备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细致到每日、每周、每日都要规划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另外,复试备考计划融合在初试复习中。在进入复习之后,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总之,定好计划之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由于篇幅较长,还望各位同学能够耐心看完,在结尾处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郑州大学药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49)药学综合 参考书目为:
生物化学(第8版/本科药学)姚文兵,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02月 药理学(第8版/本科药学)朱依谆、殷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06月
有机化学(第8版/本科药学)陆涛,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04 关于英语
无非几大模块:阅读,完型,新题型,翻译,作文。
首先最最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如果你把阅读搞“好”了,其他的都不成问题 而“好”的定义,不是简简单单的把题做对,“好”的定义有很多方面,下面的内容我会说。
其次是作文,我们都知道考研英语作文有两篇:大作文和小作文。就英语一来说,大作文通常(是通常哈)是图画作文,小作文是一封信。而作文是有模板的,模板不是最后简简单单的别人总结的东西,模板是要靠自己的积累,积累,量变后的质变。今年我在考场上用20分钟的时间把我自己总结的模板稍作修改,工工整整的默写了下来,那感觉真的很爽。
最后对于完形、新题型、翻译来说,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上,这些自然也不成问题。
下面我将从几个时间段和模块来说一下我自己英语复习的方法。 用书: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木糖英语真题解析 Part 1:考研准备–7月初 打基础打基础打基础
无论你现在几月份,只要你开始准备考研你就必须要学英语了,我们学了那
么多年的英语应该都知道,英语不是一个短时间可以提高的科目,英语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需要长期的量变才能发生质变。
1、阅读:
以前看过一篇经验贴,有一句话记忆犹新:阅读生万物。对的,阅读搞“好”了,完型,新题型,翻译,甚至作文都不成问题。下面我将详细的说一下我是怎么研究阅读的:
暑假之前,我只研究了1998–2004的阅读,这七年的阅读用来打基础。1998-2001年阅读是每年五篇,之后都是四篇。一天一篇总共32篇,做了两遍。
步骤如下: Step1单词短语
先把一篇阅读里不认识的单词都查出来,然后找一个本子,把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全都记下来(只要第一眼看过去不熟悉的我就记下来)。
Step2全篇翻译阅读
单词整理完以后我就开始全文翻译阅读了。我也看过很多经验贴,很多人都是只翻译的长难句,而我的建议是打基础的这段时间应该要全文翻译。因为看似简单的句子,其实大多时候我们并不懂,而且全文翻译对于后面的翻译题也有很大的帮助,毕竟翻译题并不是只有长难句,往往越短的句子越难翻。
Part2 7月初–9月初暑假期间
这段时间可是黄金时期,不用上课,有大把的时间去学习,一定要好好把握
哦。
翻译我是听了网课,暑假我听了做题方法,然后就是一天翻译2-3个真题的句子,两天就能翻译完一年的真题,我先是不看答案,自己去翻译;然后看着真题,一点点的去研究;最后就是听讲题视频。这样下来一天我大概用半小时的时间就能完成。我也忘记了大概是多久翻译完的,这个你可以看看视频。
Part3 9月–11月中旬 1、阅读
①9月–10月中旬 :
近十年阅读开始第二遍 过程跟第一遍差不多,不同的是一天研究两篇,翻译全文变成翻译长难句,重心在分析题目方面。关于做题的技巧什么的,后面我还会讲。
②10月中旬-11月中旬
这一个半月的时间我是把近十年的阅读又重复做了一遍,这个时候单词短语没什么大问题了,重点是分析题目。
3、单词
从9月份开始我的单词记忆还是真题+单词书+app 就不详细的说了。 4、完型新题型
我是十月份开始一天一篇交叉的做的。
对于完型来说很多人说平均分都是2/3分,但是我觉得最近几年的完型真的很简单,不用特意去准备,前期短语搭配背好了,这个时期完型做的真的很顺利。
Part4 11月中旬–12月中旬 1、阅读
2、近三年的真题,12篇阅读,按照上面的方法分析。
第一遍(20天,12月初就能结束)方法还是做题,分析题目;单词短语句子:没有一个不明白的单词,没有一个读不懂的句子。这个时候已经背了将近20年的单词短语了,两本单词书,几千个单词,所以再看这些真题里的单词就简单多了,背起来也没有那么费劲,更不用花太多时间,阅读翻译的话我就只翻译得我不太懂的句子和长难句,第二天早上还是全文口译。
第二遍(10天 12月15左右结束的)继续做题分析题目,记忆单词短语长难句。
第三遍(4天)一天一年把这四年的真题阅读又完完整整的做了一遍。 专业课复习经验
我专业课开始的比较晚,但是专业课哪怕复习周期再短,也要有计划,不能保证提前规划每天的复习,也要必须有每个月的大体规划。
我用去年的大纲对照分析翻了一遍,发现我现有总结的知识点比较少,今年备考只需同样对照考试大纲补充即可。刚开始复习时觉得背这么多知识点好恐怖,慢慢到后来知识点越来越多,就不会有这种困扰,有同学问我要不要补充其他版本的参考书来进行知识点的补充,我认为是不用的:
1. 理由如下:首先,在有限的时间下,不允许我再选择其他书籍来熟悉,重新摄入一本书不如只看一本书的印象深,相信我们都有那种回忆某个内容时,会想到它在书上的哪个部分的情况吧~这是记忆的奥秘(忘了是啥专业术语),哈哈~其次,我用了研教新版《药学综合》做题,研教新版的图书让我们有了更多时间去补齐专业课的短板,并且可以有效率的总结真题中出现的高频考点重难点,有助于反复记忆背诵应用知识点,打破了以前的专业课学习模式,不用花费时间再去进行真题方面的总结,就能高效应用真题,一目了然知道考试规律,知道哪里是重点。还有就是知识点一般不会,有不同版本上的颠覆,比如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原则:①明确诊断,合理选药。②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肝脏毒性大的药物。③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别应避免与肝毒性的药物合用。④肝功能不全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选用对肝毒性小組从肾排泄的药物。⑤初始剂宜小,必要时进行TDM,做到给药方案个体化。⑥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种原则性的知识点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上是不会有本质不同的。
另外,要结合真题进行知识点的分类,比如咳嗽的非处方药选择:咳嗽症状以刺缴性干咳或阵咳症状为主者林宜选用苯丙哌林,;咳嗽频繁或程度剧咳者宜选苯丙呱林;咳嗽发作时间:对夜间咳嗽宜选用右美沙芬,对白天咳嗽宜选用苯丙哌林芬,其镇咳作用显著,对感冒所伴随的咳嗽常选用右美沙芬复。这种大型知识点就很容易出大题。下图中的真题类似。
说到做题,大家可以在这里联想一下公共课,细想虽然科目不同,但其实做
题时候需要注意的点,还有做题的技巧还是有共通的地方,考研的时间比较宝贵,在做《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的时候,可以去仔细看看真题的详解,然后通过这些详解找出类似的题目,找出规律,比如阅读的选项虽多,但是总的其实可以分为同义转述,无中生有,偷换概念,过度推理等几种,这其实就一个做英语题的小规律,以后在做练习时可以重点关注。而政治也是如此,《政治新时器》上面的重点知识数量很大,不仅要做真题,关键是将真题的答案仔细研究,比如马克思部分的大题,数百字的答案,我们答题时不容易做到和原答案一字不差,这时候就可以将重点提炼出来,精简答案,在考场做题时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就可以了。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继续回归专业课。
专业课复习阶段
(一)10月6日——11月7日
分析细看第1遍+真题2遍(分章节)+标注。
关于标注,一遍是看了全部的书,并对应着补充了笔记,改改错别字,然后第一遍看分析时,就把历年考过的题型,都在课本上找到答案,在出题位置旁边都用黑色笔做好了标注。标注完就知道书该怎么看了,比如尿路感染以细菌感染为主,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这种知识点,有的地方几乎每年必考,有的地方随便看看就好,关键是!!找到出简答题,论述题的点,这些地方考的可能性灰常大啊!我校的真题最大的优点就是:常规!比如下面这种题,掌握了命名原理(比如:(1)当有机物不含有官能团时,要选择含有碳原子最多的碳链作为主链(2)如果发现有机物含有多个相同个数碳原子的最长碳链,应该选择含支链最多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3)如果发现有机物含有多个含支链个数相同的最长碳链,应考虑所有取代基的位次,要选择
能使所有取代基的位次尽量小的并且含支链最多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取代基编号规则详见最低系列原则)(4)如果发现有机物含有多个碳原子数相同、支链数相同、所有取代基占据的位次也相同的最长碳链,要选择能使最不优先的取代基占据最小位次的最长碳链。(5)当有机化合物含有官能团时,-定要把主官能团选入主链,还要尽可能多的把该物质含有的所有官能团选入主链,并且最优先的作为命名母体的官能团必须在主链上,其余的原则与(1)-(3)相同),这种题目其实就是白送分的题目
如果你说还是不懂,那首先你把书里的小标题大标题对应的要点都背下来,那准没错。
(二)11月8日——12月1日 整理大题+看第一遍+做真题
第一遍看书总结一般都需要20-30天,我也是整整背了快一个月,刚开始背诵时每天背的不多,后面会越来越快。
关于看书内容,能补充的小知识点就补充,知识点太多的就把那一页折起来,再在笔记上做标记:见书之类的。我这个阶段把分析又用红色笔标注了一遍,红
色笔主要用来标注没考过,但是属于知识点的内容。我直接在可能考的知识点上面写好了题目,这样在背诵时候直接看题,省去不少时间,也方便记忆。
现在关于“背诵”的总结是:
1.不要被完成欲主导,“快速”的收获有时并不那么大,只能说是先睹为快,以及心理上自欺欺人的“成长”满足。
2.要善于利用自我检测和生成效应,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进行输出。 3.需要坚持头脑风暴,在头脑中整理出知识体系。 4.知识的需要不断重复,这要克服惰性。 (三)12月1日——12月20日 背诵车轮战+总结知识点+写大题
在上个阶段标注好知识点后,这个阶段我就可以直接用来背诵,当然速度也越来越快。大概有几百个左右的知识点,而这里面的重点内容又更少,不过专业课考的还是很全面,至少得对大部分的知识点都有印象。我发现整理好知识点后背诵的效果真的是6的飞起~
这个阶段就是不断重复知识点。 (四)12月21日———12月23日
倒计时3天,我把自己感觉要考的+网上找的预测题整理了一下,自己命名“考前冲刺题”,好像大概有几百道题左右,然后就是看着总结的题目脑袋里回想内容,不熟的再翻翻分析。同时,这个时候脑袋里已经具备了全书的框架,自己画了5张图,对应所有科目,把书梳理了一遍。
没什么事我就把当时用的笔记又重新根据新大纲整理了下来,大家可以去high研网和high研app下载。一些包括真题,学长学姐的知识点总结,视频课等等很珍贵的资料都可以送给大家。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少走弯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