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利用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但,凡事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因此在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有效整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使用过多或过于精美的课件等电教资源,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
毕竟是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加上自身浓重的好奇心和好动性总是驱使着他们无法长时间处于平静、稳定的学习状态,而是不时地东张西望、随意讲话。当课堂上出现了大量可爱的、漂亮的画面时,往往已经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哪里还有心思听课、看句子啊!教师讲的话没几句能听进耳朵,漂亮的图画倒是记住了不少。这样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课堂上重要的知识都没掌握,学习效率就下降了。所以使用电教资源,适度适量为宜。
二、利用网络资源获得信息量太大,若把握不当,容易顾此失彼。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能在网上搜索资料,但是这种方式,首先需要学生具有较为熟练的信息技
参考文献:
术,并且较为熟悉网络环境;其次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和点拨,而不是放羊式的让学生在网上盲目搜索。因为盲目搜索一方面浪费时间,浪费精力,长时间看着电脑对学生的眼睛也又极大危害,另一方面容易使学生迷恋网络,甚至接触到不该接触的东西而造成身心不健康。所以教师在鼓励学生使用信息技能时,也要做到对搜索过程进行监控和及时点评,让学生能对从网上获得的知识有正确的认识,能够批判的吸收。
三、过多地使用网络,容易使学生养成懒于动脑的坏习惯。
有的教师图方便,经常让学生上网查资料,既能全面了解拓展内容,又能节省时间,两全其美。殊不知,久而久之,学生养成碰到问题就问电脑,而不主动动脑筋解决的坏习惯,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总之,教师应避免重形式而忽视实质的倾向,让学生自主学习更放开些,教师则从旁调控;让课堂氛围更活跃些,教师则认真引导;课标要求和拓展要求结合更好些,教师则注重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技能,使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 2.余胜泉、马宁,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电化教育研究》2003.6; 3.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海教育出版
社,2004.10。
9
浅谈身势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虎丘一小 崔雯艳 内容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身势语,艺术地运用表情、手势、眼神及身体距离,能有效地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以无声胜有声。
关键词: 身势语 小学英语教学
一直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学习只强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然而,对于非语言(主要是身势语)交流的手段则不太重视。根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是靠声调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语言来传递的。可见,身势语在英语教学和实际交际中有着重要地位。
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利用身势语,使英语教学效果更好呢?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英语提倡的是任务型教学法,更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场戏的话,作为教学的主导者的教师,便是这场戏的导演。在课堂上如能恰当地应用身势语,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接触、身体距离等会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深刻,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0
1、表情的运用
这里所说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世界语”,一个人的喜、忧、怒、悲、恐、惊全都可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如:微笑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赞许。老师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就可以充分运用身势语:学生答对了,老师极以微笑鼓励,使学生不感到灰心丧气,进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相反,如果脸部表情僵硬,就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微笑的运用确实重要。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学习英语这一门外语是较困难、枯燥、难以理解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微笑正好有此效果。一些教育家曾提出:“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让学生感到学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包袱。
2、课堂“第二语言”--手势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度地运用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某一时刻下用手势语来表示教师所想要的学生参加活动的性质。如:在教英语句型时,指着自己的衣着或可能带有的教具,来
教
“
This
is
a
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爱默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可见,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 教师在课堂上艺术性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及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例如,课堂上学生时不时无目的地盯着天花板或窗户,目光呆滞,那表明他们心猿意马;飞眼左右,低语暗议,则表明他们发现破绽或老师讲错了;眼里迸发欢乐的闪光,表明茅塞顿开??可见,学生眼神里大有文章。我国当代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就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眼神。教师就应从眼神中了解真实的东西,提高效果。
如何看学生眼神行事呢?教师在讲课时,应不时地用眼睛环视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到你在对他讲课,调动他们的参与感,个别学生听课不认真,也可以通过这种环视,提醒他的注意,督促他认真听讲和学习。另外,局部专注能够对学生进行仔细的心理调查,发现自己的讲授效果如何,可以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打破课堂提问的冷场现象,更重要的可以制止部分或个别的走神。比如有学生上课不认真时,老师用眼睛盯着他,施以严厉的眼神,就会使他警醒。如果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课堂效
11
jacket/coat/map/bag/??.”或者在教“He is not ??”时就摇手,“He is tall.”就用手量高处或者“She is five.”时,就伸出5个手指。另外,简单的手势还可以表示如“Come here!”(前伸一只手,掌向里,向着自己招动),“It's OK!”(向上起拇指或做OK手势)等。再如在教小学生“car”时做开车的动作,教“watermelon”时做抱西瓜的动作,教“doll”时做抱着娃娃睡觉的动作??这些,都使小学生觉得特别容易理解并牢固掌握,同时增进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手势在身势语中是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很丰富的表达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手势语用得简练、适当、自然、协调、多样。 3、眼神的运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
果就不同。会艺术地应用眼神,对教学确实有很大帮助。 4、身体距离的运用
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身势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一,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效应。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学生2-3.5米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如果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行为不当的时候,对待这种行为,只要教师表露出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的意向,就会使这个学生不当的行为迅速地改变。 英语课堂上,教师领读时,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可以控制课堂,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使课堂变得有生气。如有学生在领读时开小差,当老师走近他的时
候,他会自觉地跟上来。做听写练习时,教师一边念、一边适宜地走动,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如果教师与学生距离4-5米远,也许就很难产生这种效果。有些教师觉得用电化教室(讲台离学生4-5米远)上课没有在小教室上课的效果好。可见,讲究距离在课堂上的应用,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外语教学中,非语言交流手段不容忽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身势语,能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非语言交流手段利用起来,突出“哑语”的作用,以无声胜有声,使之最优化地为英语教学服务。创新从习惯抓起 ——小议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培养 虎丘一小 崔雯艳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根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行为习惯。本人就这一课题作了初步探索。
12
一、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不拘泥、不守旧、敢于打破框框、勇于另辟蹊径的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并将这些学习行为经自觉反复操练或不自觉重复而逐步形成的学习需要相联系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