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质量检测 人民版必修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6 20:25: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专题质量检测(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杨宽在《战国史》中写道:“‘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文化学术相应地发生变革,得到进一步发展,士就大为活跃起来。”这( )

A.推动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 B.有利于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有利于程朱理学的发展 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改革

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 ( )

A.孔子“仁”的思想 B.孟子的“性善论”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陆九渊的“心学”

3.下图是一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思想流派时整理的示意图,这一思想流派是(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4.《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D.周先生的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

5.“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

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

1

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6.“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孟子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7.“金玉虎符”选用国家博物馆中的战国时期“阳陵虎符”复制而成。上雕铭文,“治国平天下,修身福自家”。 铭文体现的思想属于(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8.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9.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材料中“反动”的含义是( )

A.宋明理学丧失了统治地位 B.传统儒学已被彻底否定 C.传统儒学遭到了极力批判 D.反对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

10.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理学思想相符的是( )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2

11.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人君受命于天”,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孟子、黄宗羲都具有民主思想 C.三种主张都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的巨变

12.唐甄是明末清初具有比较强烈的新兴市民意识的思想家。他在《太子》篇中这样说,“凡教太子,观于桑,则知衣服所自出,观于肆,则知器用所自出。凡教太子,过市,则见贩鬻之劳,在途,则见负担之劳”。上述言论反映了唐甄的治国思想是 ( )

A.关注下层民众的疾苦 B.民富是国富的前提 C.重视工商,勤俭治国 D.全面关注社会经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三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三位思想家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8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认识。(12分)

14.社会发展既要重视以人为本,又要注重法制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 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

3

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材料三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材料四 黄宗羲以“托古改制”的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一家之法”。他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有哪些积极意义?(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和秦朝的不同之处。汉初这种立法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社会政治背景。(4分)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法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影响。(6分)

专题质量检测(一)

1.选A 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文化学术相应地发生变革,得到进一步发展,士就大为活跃起来,这是战国时期的情形,推动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B、C、D三项在时间上可以排除。

4

2.选B 孟子认为人生来是善良的,与“出自人的天性”相符,故选B。

3.选B 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家在秦朝受到推崇,A项错误;道家和墨家从来就不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C、D两项错误。故选B。

4.选A 材料中周桂钿先生的意思是说,西汉时期正处于上升时期,服务于此时期统治者的思想也应该予以肯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思想主调是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故A项正确,其他几项说法都不客观。

5.选D 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史实可知,反映的是“天人感应”学说。此学说是西汉儒学家董仲舒提出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基础。故选D。

6.选B 材料强调“理”无处不在,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普遍遵行的规律,是儒家的道德伦理。这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朱熹是理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故选B。

7.选A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典型的儒家思想观点,故选A。

8.选C 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强调万事万物之理皆具于人心中,万事万物的存在意义也由人心论断,万物的存在状态皆由人心所定。故C项符合题意。

9.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解读材料。材料主要是讲官方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非官方出现了有悖于程朱理学的思想。联系明清时期的史实可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而不是彻底否定,也未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C项正确,排除A、B两项;D项错误,明清进步思想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反封建思想。

10.选B 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理”反映在社会上就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即人性,也就是说它将理学思想与君主专制统治紧密结合。由此可判断B项为正确答案。

11.选A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是一种“民本”思想但不是民主思想,在当时也没有受到统治者重视,B、C两项排除;董仲舒的主张“人君受命于天”并没有反映社会转型的巨变,D项排除。故A项符合题意。

12.选C 由题干材料“衣服所自出”“器用所自出”“过市,则见贩鬻之劳”“在途,则见负担之劳”可知,唐甄主张重视工商业,提倡勤俭治国。故选C。

13.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学思想的演变,主要涉及董仲舒新儒学、朱熹的理学思想、李贽的反正统思想等知识点。第(1)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三位思想家所处时代的特征,概括对儒学思想的态度。第(2)问,从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对中国及世界文明的积极影响角度、儒学的消极影响等方面分析儒学的历史作用等。

答案:(1)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南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批判。

(2)积极: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塑造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

5

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质量检测 人民版必修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ym1m63dxb3ef8l940oa3cwgi893hn006e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