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
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Na23 K39 Mn55
第 I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B. 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
C. 测定溶液 pH 的实验中,用干燥 pH 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 pH D. 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溶性漆是以水作稀释剂、不含有机溶剂的涂料,不含苯、甲苯等有机物,油性油漆是以有机物为稀释剂且含苯、甲苯等物质,苯、甲苯等有机物污染环境,所以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故A正确;
B.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氯酸钠或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病毒,可作消毒剂,故B正确;
C.新制的氯水含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用干燥 pH 试纸测定,应用pH计测定新制氯水的pH,故C错误;
D.蛋白质在温度较高时易变性,疫苗为蛋白质,为了防止蛋白质变性,所以一般应该冷藏存放,故D正确; 答案选C。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2O2 遇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后,石蕊试纸最终变成蓝色 B. Na2O2 与 CO2 反应生成 0.1 mol O2 时转移电子 0.4 mol C. Na2O2 投入到 CuCl2 溶液中有蓝色沉淀及气泡产生
D. 氯气和二氧化硫均可作为漂白剂,若同时使用,漂白效果会明显加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遇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后,石蕊试纸先变成蓝色,Na2O2具
- 18 -
有漂白性,一段时间后褪色,故A错误;
B.过氧化钠与CO2反应时,氧元素由-1价变为0价生成氧气,故当生成0.1mol氧气时转移0.2mol电子,故B错误;
C.Na2O2固体投入到CuCl2溶液中现象:产生气泡,因为2Na2O2+2H2O=4NaOH+O2↑,生成蓝色沉淀,因为2NaOH+CuCl2=Cu(OH)2↓+2NaCl,故C正确;
D.氯气和二氧化硫均可作为漂白剂,氯气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若同时使用,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漂白效果会明显减弱,故D错误; 答案选C。
3.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0.1mol/ LBaCl2溶液与0.1 mol/LBa(OH)2溶液中的Ba2+数目一定相等 B. 标准状况下,11.2LC4H8中一定含有0.5NA个碳碳双键 C. 常温常压下,12.0 g NaHSO4晶体中含有的阳离子总数为0.2NA 1023个乙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8.5NA D. 3.01×【答案】D 【解析】 【分析】
A、缺少溶液的体积;
B、C4H8可能是烯烃,也可能是环烷烃;
C、常温常压下,NaHSO4晶体中含有的阳离子只有钠离子; D、每个乙基中含有的电子数6×2+5=17个。
【详解】A、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粒子数,故A错误; B、C4H8不一定含有碳碳双键,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下,NaHSO4晶体中含有的阳离子只有钠离子,12.0 g NaHSO4晶体中含有的阳离子总数为0.1Na,故C错误;
1023个乙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8.5NA,故D正确。 D、每个乙基中含有的电子数6×2+5=17个,3.01×故选D。
4. 对于下列事实的相应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煤油不与钠发生反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A. 钠保存在煤油中 煤油可以隔绝空气和水蒸气
- 18 -
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 的脱脂棉B. 吹气,脱脂棉燃烧 向 Na2S 溶液中滴入盐酸,产生臭鸡蛋气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 味的气体 是钠与空气中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结D. 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产物是Na2CO3 果 A. A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与煤油不反应,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因此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就可以隔绝空气,故A正确;
B.脱脂棉着火,说明Na2O2与H2O、CO2反应产生O2且放出大量的热,均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 C.向 Na2S 溶液中滴入盐酸,产生臭鸡蛋气味的H2S气体,符合强酸制取弱酸,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时应根据非金属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进行比较,不能利用HCl、H2S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角度不合理,故C错误;
D.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潮解,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晶体,碳酸钠晶体风化得到碳酸钠,故D正确; 答案选C。
5.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L-1 的 Na2CO3 溶液 480 mL,需称量 5.1 克Na2CO3 ,并使用 500 mL 容量瓶 A. 配制 0.1 mol·
B. 室温下,向两等份浓度相同的不饱和烧碱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 Na2O2 和 Na2O,均使溶液恰好饱和,则加入的Na2O2 与Na2O 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 1∶1(保持温度不变) L-1 C. 当 22.4 L 氨气溶于水制得 1 L 氨水时,其浓度是 1 mol·
D. 在 K2SO4和 NaCl 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 Na+和SO4的物质的量相等,则 K+和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同 【答案】B
- 18 -
2-CO2、H2O 与Na2O2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 B. B C. C D. D
【解析】
0.1 mol·L-1 【详解】A.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应用5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根据n=cV=0.5L×=0.05mol、m=nM=0.05mol×106g·mol-1=5.3g,故A错误;
B.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Na2O+H2O═2NaOH,相同物质的量的Na2O2和Na2O的消耗相同物质的量的水,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NaOH,保持温度不变,使溶液恰好饱和,故加入的Na2O2、Na2O的物质的量相等,故B正确;
C.22.4 L 氨气的状态末知,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氨气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在 K2SO4和 NaCl 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 Na+和SO4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电荷守恒,则 K+和 Cl-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2:1,故D错误; 故选B。
6. 某学生配制了100mL 1mol/L的硫酸溶液。然后,对溶液浓度做精确测定,且测定过程中一切操作都正确。结果测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低于1mol/L.那么,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用来量取浓硫酸
②将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转移到容积为100mL的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③
转移过程中用玻璃棒引流,因操作不慎有少量溶液流到了容量瓶外面
2-④最后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马上用胶头滴管吸去多余的水,使溶液凹液面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A.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可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或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偏小或V偏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偏大或V偏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详解】①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用来量取浓硫酸,量筒内壁有残留水,会导致量取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偏低,故①正确;②将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转移到容积为100mL的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②正确;③在转移过程中用玻璃棒引流,因操作不慎有少量溶液流到了容量瓶外面,则溶质没有全部转移、导致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③正确;④最后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④正确;故这些操作全部引起浓度偏低; 答案选D。
- 18 -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 下列说法错误是 ( ) A. 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B. 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C. 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 D. 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A 【解析】
的【详解】A、乙烷和浓盐酸不反应,故错误; B、乙烯可以制成聚乙烯,用于食品包装,故正确;
C、乙醇含有亲水基羟基,能溶于水,而溴乙烷不溶于水,故正确; 答案选A。
8.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而制成的一种燃料 ④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⑤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A. 2个
B. 3个
C. 4个
【答案】C 【解析】
花生油和牛油都属于酯类化合物,可以发生皂化反应。
- 18 -
D、乙酸和甲酸甲酯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故正确;
③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D. 5个
【详解】①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故①正确;②乙醇汽油是新型燃料,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而制成的混合物,故②正确;③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而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乙酸钠、水二氧化碳,所以混合后的溶液分层,静置分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故③正确;④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物质的沸点的不同分离物质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故④错误;⑤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故⑤正确,所以正确选项为:①②③⑤,故答案选C。 【点睛】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除杂的方法。根据分析方法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煤的气化属于化学变化。
9. 下列醇类物质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类的物质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