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 部位名称 施工单位 编 号 PXDJ-001 02 萍乡大街(昌栗高速收费站~龙虎山大道) 路面结构层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工序名称 交底日期 道路工程 2015年 8月 1 日 交底内容: 一、路面工程施工说明及相关技术要求 1、本工程车行道采用沥青砼路面,按标准轴载BZZ-100KN设计,设计年限15年。 2、机动车道设计年末累计标准轴载为5.9×106轴次,路面设计弯沉值为0.265mm。 3、本册设计道路西起昌栗高速收费站,东至龙虎山大道,道路中心线位定义为M线,对应桩号MK1+382~MK1+920.942,全长约2.45Km。 4、道路标准横断面宽度为60m,双向8车道,四块板形式,中间绿化分隔带宽10m,两侧机动车道宽各15m,两侧机非分隔绿化带各宽3m,两侧非机动车道各宽3.5m,两侧人行道各宽3.5m。 萍乡大街与楓生南大道立交砸道(A、B、C、D匝道)机动车道宽6.5~7.5m,楓生南大道临时便道机动车道宽18m。具体路面材料铺筑宽度以现场测量放线为准。 5、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为: 4cm 细粒式沥青砼(AC-13C)(SBS改性) 6cm 中粒式沥青砼(AC-20C) 8cm 粗粒式沥青砼(AC-25C) 1cm 下封层 18cm 水泥稳定碎石(3.0~4.0MPa) 18cm 水泥稳定碎石(2.0~3.0MPa) 20cm 级配碎石 6、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4cm 细粒式沥青砼(AC-13C)(SBS改性) 6cm 中粒式沥青砼(AC-20C) 1cm 下封层 20cm 水泥稳定碎石(2.0~3.0MPa) 20cm 级配碎石 1
7、人行道路面结构 4cm 花岗岩人行道板 2cm 1:3水泥砂浆 15cm 水泥稳定碎石(2.0~3.0MPa) 8、立交匝道路面结构 4cm 细粒式沥青砼(AC-13C)(SBS改性) 6cm 中粒式沥青砼(AC-20C) 8cm 粗粒式沥青砼(AC-25C) 1cm 下封层 18cm 水泥稳定碎石(3.0~4.0MPa) 18cm 水泥稳定碎石(2.0~3.0MPa) 20cm 级配碎石 9、楓生南大道临时便道路面结构 4cm 细粒式沥青砼(AC-13C)(SBS改性) 6cm 中粒式沥青砼(AC-20C) 1cm 下封层 15cm 水泥稳定碎石(3.0~4.0MPa) 15cm 水泥稳定碎石(2.0~3.0MPa) 20cm 级配碎石 10、设计参数 各结构层回弹模量及竣工验收代表弯沉值详见下表。 1 路面结构层 AC-13C(SBS改性) AC-20C AC-25C 机动车道 18cm 水泥稳定碎石(3.0~4.0MPa) 18cm 水泥稳定碎石(2.0~3.0MPa) 20cm 级配碎石 土基 回弹模量(MPa) 1400 1200 1000 代表弯沉 (0.01mm) 25.02 27.59 31.85 非1500 38.37 机动1200 81.02 车道 200 30MPa 239.97 294.7 土基 30MPa 294.7 20cm 级配碎石 1500 239.97 2 路面结构层 AC-13C AC-20C 20cm 水泥稳定碎石(2.0~3.0MPa) 回弹模量(MPa) 1400 1200 1000 代表弯沉 (0.01mm) 48.7 57.3 73.9 11、路面结构层混合料组成成分沥青(基质沥青采用道路石油沥青A~70号;表面层AC-13C采用改性沥青,改性剂采用SBS;粘层和透层采用乳化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等材料的各项指标必须满足规范及图纸设计要求。 12、水泥稳定碎石的碎石压碎值不应大于30%。机动车道上层18cm 水泥稳定碎石(3.0~4.0MPa)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3.0~4.0MPa,压实度≥98%;下层18cm 水2
泥稳定碎石(2.0~3.0MPa)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0~3.0MPa,压实度≥97%。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中水泥稳定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0~3.0MPa,压实度≥97%。水泥稳定碎石中水泥的最大剂量为5%,当强度达不到要求时,调整级配。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范围及技术指标如下表: 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范围及技术指标 级配类型 水泥稳定碎石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31.5 100 26 90~100 19 72~89 9.5 47~67 4.75 29~49 2.36 17~35 0.6 8~22 0.075 0~7 液限 (%) <28 塑性 指数 <9 13、级配碎石中针片状总含量不超过20%,机动车道级配碎石集料压碎值<30%,压实度≥97%。非机动车道级配碎石集料压碎值<40%,压实度≥95%。 二、主要施工工艺及流程 1、施工准备 1.1 在铺筑级配碎石底基层(垫层)前,应从填筑好的路基上将所有浮土、杂物清除干净,并严格整形和压实使其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1.2 路床表面上的车辙或松软部分和压实不足的地方以及任何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表面都应翻松、清除或掺填同类材料重新进行整修碾压,使其达到本标段技术规范的相关技术要求。 1.3 施工前对路基进行复验,同时保证路基排水设施的完好。 1.4 恢复线型测量:测量恢复中桩及边桩,直线段每20m设一桩,平曲线每10m设一桩。 1.5 路基施工队、路面施工队及我项目部人员在路面施工前对标高进行复测,三方确认标高无误后报监理并在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路面施工。 2、级配碎石施工 2.1材料准备 级配碎石由你方提供,要求你方备足质量合格的级配碎石材料,并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以满足我标段级配碎石基层施工需求。原材料具体要求如下: 2.1.1 碎石中针片状颗粒总含量不应超过20%; 2.1.2 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 3
2.1.3 碎石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37.5mm,级配碎石颗粒级配范围及技术指标见下表: 级配碎石颗粒级配范围及技术指标 级配类型 机动车道 级配碎石 非机动车道 级配碎石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53 37.5 100 31.5 83~100 19 54~84 9.5 29~59 4.75 2.36 0.6 6~21 0.075 0~10 液限 塑性 (%) 指数 <28 <6 17~45 11~35 100 85~100 69~88 40~65 19~43 10~30 8~25 6~18 0~10 <28 <6 2.1.4 砂含泥量≤5.0%,泥块含量≤2.0%; 2.1.5 碎石的压碎值应≤35%。 2.2 集中拌制级配碎石 在正式拌和级配碎石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率都能达到规定的要求。每天拌和前要测定集料含水率,根据集料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掺水量。拌和过程中所洒的水量使得级配碎石的含水率较最佳含水率高一些,根据气温选择掺水量的多少,当气温较高、比较干燥时,含水率可以提高1.0-2.0%,当气温较低、比较潮湿时,含水率可以提高0.5-1.0%,但不能超过2.0%。除监理工程师和承包人后场技术负责人外,拌和楼操作室不允许其他人出入,无特殊情况操作台上的任何数据不允许更改,操作手的首要职责是确保按照设计配合比拌和出合格的混合料,配合比的调整须获得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后场应设一个经验丰富的专职试验员站在拌和机的皮带输送器旁边,负责观察混合料的含水率、级配是否稳定、合格。将各种粒径碎石用装载机按预定比例铲入拌和机料斗里,不同粒径的碎石和中粗砂通过下料斗皮带运输机进入拌和机进行级配碎石的集中拌和。 2.3运输、摊铺 2.3.1 级配碎石拌和均匀后,用8T以上自卸汽车尽快运至施工现场用摊铺机进行摊铺。装料时,运输车辆装料时应经常移动位置,严禁一次装载成型。运输过程中应匀速行驶,避免集料离析。根据运输车的运输能力和摊铺层的厚度及要求达到的压实度,计算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等距离堆放成堆。将混合料均匀地卸在路幅中央,当路幅较宽时,应将混合料卸成两行。用摊铺机将混合料按松铺厚度摊铺均匀。设一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