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 特点
4、小组交流,统计地形。
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上面表格。 5、汇报、小结。 三、观察地形图 1、引入。
刚才我们交流了各自的照片,几张照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照片是很难了解清楚的。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怎样的呢?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请看!(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希望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师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
2、初步观察地形图。
这三张地形图虽然范围不一样,可是它们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你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意思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
3、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种正射投影图。它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4、小组观察地形图
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交流并注意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 5、汇报、小结。 四、拓展延伸
1、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呢?交流、讨论。
2、小结并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五、课后活动
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特别是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的资料,最好是文字加图片。
第二课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 教师演示: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或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研究一下吧! 二、了解火山和地震
1、知道火山和地震吗?能把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2、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上的三个相关事例。
3、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学习,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 三、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 1、教师介绍。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可是你知道吗?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就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2、学生阅读资料。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3、教师课件演示地表分裂形成六大板块,以及六大板块间的相互碰撞、分离、平移等运动方式。
4、指导学生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
实验一:几块不同颜色的毛巾折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模拟板块的挤压会形成褶皱。
实验二:几块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两端往外拉,橡皮泥断裂。模拟岩层断裂和错位。
实验三:一块长方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在上面画出一条河,然后从中间斜着切开。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错动、水平错动等不同的错位方式。 5、小结。 四、总结延伸
1、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
2、地壳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3、地球内部的运动能引起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但还有另外一种缓慢的,在短期内难以察觉的力,也在影响着地形地貌的变化。那就是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它们是怎样影响着地球表面的呢?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探究。 五、课后活动
注意继续收集并和同学交流火山和地震的事例和相关资料。
第三课 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过程与方法:
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做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描述实验中的现象,用流程图或图画表示岩石风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欣赏自然界岩石变化形成的景观,获得美的体验。 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小的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带盖塑料瓶、碎砖块。 教师演示:有关岩石风化及其形成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录象资料、植物根对岩石影响的实验装置和结果(提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岩石都很坚硬,除非我们用锤子敲,否则它们不会轻易破碎、断裂。可是在野外,山上的岩石都布满了裂缝,山脚下往往堆着不少的碎石和沙,河道和海滩上的岩石都是圆圆的很光滑。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吗?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吗? 2、学生猜测引起岩石模样发生变化的原因。 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根据学生的猜测来选择实验。 1、冷和热的作用。
⑴ 猜测用酒精灯加热岩石,然后放入冷水中(模仿自然界一年四季温度的变化对岩石的作用),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
⑵ 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冷热对岩石的影响。 ⑶ 有什么现象产生?
⑷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2、流水的作用。
⑴ 猜测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晃动,岩石会有什么变化。 ⑵ 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水的冲刷对岩石的影响。 ⑶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⑷ 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3、植物的作用。
⑴ 演示实验:向杯内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膏糊,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
⑵ 出示豌豆发芽后的石膏(提早准备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