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统计
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 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此外,教材在这里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
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
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
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教具、学具,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利用已有的旧知识,迁移类推,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新知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4、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
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 平均数 2课时 第四单元 《年、月、日》
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 《年、月、日》
单元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低年级的小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
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此教材注意选取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然后利用年历和月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教材介绍了拳头点数法和记大月的歌诀。另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小组
合作活动的场景,互相猜猜生日是哪一天。
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广泛采用着,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教材中还介绍了一些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渗透着时间和时刻不同含义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结构如下:
认识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知道24时计时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
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
单的经过时间。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2、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从而体会时间
的可贵和学习的乐趣。
单元重难点
1、掌握年、月、日等方面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1时刻。
2、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及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会用
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单元课时安排 年、月、日 1课时 24时计时法 2课时 实践活动:制作年历 1课时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
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
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
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
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口算、估算的习惯和意识,为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3.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
计算的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口算乘法 2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