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实 施 方 案(讨论稿)
根据《新田县中小学“学本式高效课堂”》的有关要求,新田二中初中部与三井学校、茂家学校、田家学校、石羊中小学、洞心中心校、宏发圩中心校八所学校结成“合作共赢”学校发展共同体(也称第二校际共同体),为促进共同体各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县教育局《新田县中小学新课改校际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精神,推动我们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扩大校际之间的交流,互补互促,共同提高,使教育均衡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学本式高效课堂》的精神,以新课改理念和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在新课改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以教材作为主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其他多种相关的资源, 根据共同体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各学校的实际。通过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等合理的调整,提高教师科学、系统地处理和使用教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行动理念:
合作交流、共享共赢、和谐发展
三、“合作共赢”学校发展共同体组织机构
为了切实加强领导,研究解决共同体内重大的管理问题,有效组织共同体内的各项工作,特成立“合作共赢”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和指导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 组 长:邝忠法 副组长:彭继才、宋柏富
成 员:何晓生、蒋美胜、胡明、宋利平、李德富、徐石军 业务指导小组 组 长:章龙飞
副组长:温亚新 骆良富 唐 晗
成 员:刘 庆 肖付军 廖晨翠 李新峰 蒋小华 共同体学
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
执行小组:
为了促成第二共同体各项工作迅速、有效的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共同体的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二中初中部的蒋小华兼任,副组长为共同体成员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成员为共同体学校的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年级组长、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团委书记、少先大队辅导员等。主要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包含计划、行事历的安排,活动信息的上传下达,具体活动的部署与组织实施,过程的监督与考核,课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等等。
学科备课组长及成员:
语文学科组长:唐宜琴 成员: 数学学科组长:陈泽华 成员: 英语学科组长:黄海霞 成员: 生物学科组长:王美莲 成员:
地理学科组长:马 杰 成员: 物理学科组长:徐宣平 成员: 化学学科组长:吴西平 成员: 历史学科组长:周继兵 成员:
政治学科组长:骆信林 成员: 音乐学科组长:卢丽辉 成员: 美术学科组长:谢昌瑞 成员: 体育学科组长:张湘鹏 成员:
四、共同体三年发展总体规划
针对共同体的实际情况,共同体三年发展总体规划:一:经过专业引领,形成教师发展文化。二:打造共同体专业名师团队,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三,以“激情和养成教育”为载体,培养有品位、有内涵、有道德、有知识的少年儿童,并创建共同体鲜明的办学特色。 2014至2016年三年年度目标:
1、互动交流、联动年(2014年):通过共同体内各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交流和联动,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探索教学管理的实效模式,带动影响共同体整体工作的全面优化发展。
2、强化引领,整合年(2015年):在共同体内推行一体化引领、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打造的机制,整合师资力量、办学特色和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共同体一体发展。
3、彰显个性,特色年(2016年):在共同体内推行一体化的引领、管理,打造考核评价制度化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品牌,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理念、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共同体特色,初步实现共同体教育教学均衡化。
四、工作目标
1、引导共同体的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广大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渊博的学识培养人,向社会展示我共同体教师的良好形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通过参与“推行高效课堂,培育学校特色”的实践,在学习、实践新课题改革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相关课题的研究,推进学校新课改建设。
3、加大教师研修力度。从20014年至2016年,实施“三大工程”和“三大系列”,即“教师研训工程”、 “实效课堂工程”、 “名师引领工程”;“师德修养系列”、“教科研专业化系列”、“信息化应用系列”。
4、提升学校课改领导水平,促进教学流程管理的有效突破,积累课改经验,为实现共同体学校课改领导创造更多经验。
5、打造名师专业团队,扩大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自2014年起打造名师专业团队,名师队伍人数逐年递增,2014年末达到15%——25%,2015年末达到25%——35%,2016年达到35%——45%。
6.通过校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促进师生健康发展。
7、打造鲜明的共同体办学特色,以“激情和养成教育”为载体,联动发展、深度整合。
五、共同体主要工作任务
1、开展师生发展实践研究。共同体成员学校之间开展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研究和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诊断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2、尝试校际优质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将校务管理、课程建设、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后勤保障、学校特色等方面的制度、安排、设计、方案、课件、课堂录像等在成员学校中分享与借鉴。
3、积极发挥组长学校的辐射,利用共同体教师交流的机会,组织骨干教师到共同体的各所学校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开展有关教育管理和教学业务的研究,并根据共同体学校优势为各校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调整改进各所学校的管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