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锌矿石分选时,磨矿粒度可稍粗,矿浆pH值低,分离制度简单。对含硫较高的矿石,磨矿粒度一般细些,矿浆pH值高些。 (2)锌-硫分离
锌-硫分离普遍采用石灰抑制硫化铁,pH=10~12甚至更高时用硫酸铜活化闪锌矿,并用黄药捕收。还可以升高温度,使闪锌矿和硫化铁表面氧化程度不同,利用加温抑制硫化铁。混合精矿经加温充气搅拌后,硫化铁表面受到氧化,可浮性降低,而闪锌矿在温度低于65℃时不受影响,超过该温度后,闪锌矿的回收率也要下降。 (3)铜-锌分离
铜-锌分离目前是难题,其原因很多,也很复杂,药剂制度难于控制。目前铜—锌分离主要采用硫酸锌、亚硫酸钠和硫化钠等抑锌浮铜或抑锌浮铜、硫,再进行铜—硫分离。 (4)铜-铅分离
铜、铅硫化矿中的铜和铅常以方铅矿和黄铜矿的形式出现,它们可浮性相近,通常先得到铜-铅混合精矿,再进一步分离。分离方案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未经活化或表面氧化的方铅矿,可用重铬酸盐和亚硫酸盐抑制,但对已被铜离子活化的方铅矿,抑制作用较差。辉铜矿可用硫化钠抑制,黄铜矿、斑铜矿则应用氰化物抑制; ②铜含量较大时,应以抑铅浮铜为主; ③尽量选择无氰无铬工艺,减少环境污染。 (5)混合精矿的脱药
混合精矿的分离通常较困难,原因在于混合精矿含有过剩的药剂。分离前脱除这些药剂可以明显改善分离效果。我国常用的脱药方法有:①混合精矿浓缩,浓缩溢流丢弃,底流加入清水后再浮选;或浓缩、过滤后加入清水再浮选;②混合精矿浓缩,浓缩产品再磨,以擦洗矿物表面后再分离浮选;③用硫化钠使矿物表面捕收剂薄膜解吸,再经浓缩、过滤将药剂脱除后浮选;④用活性炭吸附矿浆中过剩的药剂,这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3.国内多金属硫化矿石浮选发展趋势 (1)铅-锌矿石普遍采用优先浮选流程。
(2)铅-锌-硫矿石浮选类型:①铅-锌-硫优先浮选;②铅-锌-硫混合浮选,混合精矿再磨后铅-锌-硫依次分离浮选;③铅-硫混选,锌优先浮选,混合精矿再铅-硫分离浮选;④铅优先浮选,锌-硫混选,再锌-硫分离浮选;⑤铅和易浮锌混选,难浮锌与硫混选,以后再分别进行分离浮选。
铅-锌-硫矿石的浮选流程、类型多样,其原因主要由于矿石中闪锌矿与硫化铁矿物可浮性差异比较大。当矿石中存在易浮与难浮的闪锌矿,矿石中硫化铁可浮性较好时,一般应顺着活化时应采用优先浮选流程。
(3)铜-铅-锌矿石或铜-铅-锌-硫矿石浮选流程;目前较普遍采用铜-铅混选,以后优先选锌、硫;个别厂用铜-铅-锌混选,以后铜与铅锌分离,再铅与锌分离;也有个别厂采用铅-铜-锌-硫混选,混精再磨后铜-铅-锌与硫分离,铜与铅锌分离,最后铅锌精矿送冶炼厂处理。
石灰在选矿中的作用:
一、石灰是浮选中常用的介质pH调整剂,用于提高矿浆pH值,同时还可抑制硫化铁矿物。在硫化铜、铅、锌矿石中,常伴生有硫化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和白铁矿等),硫砷铁矿(如毒砂),为了更好地浮选铜、铅、锌矿物,就要加石灰抑制硫化铁矿物。
二、石灰对方铅矿,特别是表面略有氧化的方铅矿,有抑制作用。因此,从多金属硫化矿中浮选为铅矿时,常采用碳酸钠调节矿浆pH。若由于黄铁矿含量较高,必须用较多量石灰调节矿浆pH时,应注意控制石灰的用量。
三、石灰在脉金浮选中也广泛使用于调整矿浆pH值和抑制硫铁矿物。
四、石灰对起泡剂的起泡能力有影响,如松醇油的起泡能力随pH值升高而增大,酚类起泡剂的起泡能力则随pH的升高而降低。 五、石灰本身又是一种凝聚剂,能使矿浆中微细颗粒凝结。因而,当石灰用量适当时浮选泡沫可保持一定的粘度;当用量过大时,将促使微细矿粒凝结,而使泡沫粘结膨胀,影响浮选过程的正常进行。 六、使用脂肪酸类捕收剂时,不能用石灰来调节pH。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