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不等式的性质(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性质,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2.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3.会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点,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激发学十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难点:正确运用不等式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
教师主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来进行教学,引导发现为主,辅以讲练结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
四、学法指导
主要采取课前预习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选用以观察探索为主、让学生主动学习.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等式有哪些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 (或 )同一个 (或式子),结果仍 . 用字母表示: .
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 同一个 或 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 .
用字母表示: . (二)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 1
观察上表,说出你发现的规律。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进行验证吗?你能仿照等式的性质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
自主探究2
观察上表,说出你发现的规律。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进行验证吗?你能仿照等式的性质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
自主探究3
观察上表,说出你发现的规律。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进行验证吗?你能仿照等式的性质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 想一想
(1)不等式的性质2与性质3有什么区别?
(2)比较等式的性质和不等式的性质,它们有什么异同.
(三)展示提升: 1.看谁反应快
设a>b,用“>”或“<”填空,并写出你的依据.
(1)a?3 b?3,依据: . (2)a?3 b?3,依据: .
(3)a?(?3) b???3?,依据: .
(4)0.1a 0.1b,依据: . (5)?2a?3 -2b?3,依据: .
2.用“>”或“<”填空.
1.若m?5?n?5,则 m n.
11 则m n. 2.若?m??n,333.若6m?6n,则m n.
4.若(a2?1)m?(a2?1)n,则m n.
(四)知识延伸:
已知3>2,试比较3a 与2a的大小.
(五)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疑惑? 你有什么温馨提示?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同时小结本节所学. (六)作业 P120 第2、3、4题 (七)板书设计
9.1.2不等式的性质(1)
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七、教学评价
本课从以问题为中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亲身体验问题的发生、发现、发展与解决的全过程.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深入研讨、步步为营的措施,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广阔空间,开辟探究、研讨、解决问题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快快乐乐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