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3.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实际情况; (2)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3)要有师生互动。
(4)试讲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答辩题目
1.说说社会为什么需要规则? 2.说说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播放图片,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教师给学生播放因为车主或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的一些交通事故场面。然后提问学生: (1)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交通事故? (2)不遵守规则还会有哪些后果?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自行思考回答问题。
提示:是因为行人或者驾驶员没有遵守交通规则,有的行人擅自翻越围栏,有的司机闯红绿灯,才造成了惨剧,等等。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任何事情都有它的秩序和规则,不遵守社会秩序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那社会规则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就势引入新课《维护秩序靠规则》。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社会规则的含义 活动一:实例探讨
教师播放一些相关于规则的小视频(例如劳动者拿着合同去法院维权,警察依法打击贩毒分子,或者班级每天都任命值日生打扫清洁等等)。
让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展开讨论: (1)视频中出现了哪些社会规则? (2)你认为社会规则是什么?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思考看法。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包含了纪律,道德,法律和人民约定的原则等等,社会规则的含义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和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2.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活动二:案例探究
教师展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资料。 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通过,2005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8号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根据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2012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7号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决定》修正;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12年10月26日通过,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看完材料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以4人为一组实行讨论:国家为什么要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并且持续的完善它,这样的法律规则对我们的生活秩序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之后派代表实行回答。
学生自由回答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出: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它告诉我们该如何准确处理生活中各方面的关系。同时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制明确了有人破坏社会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环节三:巩固提升
教师邀请两组同学实行情景剧表演。两组同学都表演下课后食堂吃饭的排队场景。一组表演食堂中有规则标语和志愿者维护秩序,大家按顺序排队盛饭的情况,而另一组则表演食堂中没有规则标语,也没有志愿者维护秩序,大家一窝蜂的涌向盛饭窗口的情况。学生通过亲自表演和亲眼观看加深对与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理解。
教师总结:看似小小的不文明不遵守秩序的行为也会给我们造成巨大的影响,而良好的社会秩序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体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所以大家一定要在生活中处处规范自己的行为,用规则去维护秩序。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社会秩序影响我们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在任何场合任何事情上都需要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课后作业:下课之后在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常见的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然后和爸爸妈妈或者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维护秩序靠规则 一、社会规则的含义
二、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1.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2.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答辩题目解析】
1.说说社会为什么需要规则? 【参考答案】
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规则来实现某种目标或程序,规定出来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正所谓,没有规则,不成方圆,维持某些事情的秩序,成方成圆。其实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规则的,就如同空气对于小草,水对于鱼儿一样,是须臾不可分离的。 2.说说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到社会规则重要性,树立社会秩序和规则意识。 【水平目标】
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知识目标】
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促动社会的运行,了解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的关系。 版本三: 一、考题回顾 试讲题目
1.题目:法定义务须履行 2.内容:
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依据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3.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实际情况; (2)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3)要有师生互动。
(4)试讲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答辩题目
1.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区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