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图为“太阳系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八大行星,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图中代表地球的字母是
A. a B. b C. c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B.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不一致 C. 小行星带位于金星与火星之间
D. 从运动特征看,地球是一颗特殊行星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D. d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的距离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b代表地球,B对;a为水星,c为木星,d为土星,ACD错。故选B。
本题考查太阳与八大行星的关系。大小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A对;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为自西向东,B错;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C错;从运动特征看,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并不特殊,D错。故选A。
如图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题。
3.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
1
A. ①、②层 B. ①、③层 4. 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周期大约是
A. 9年 B. 11年
5. 下列现象主要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C. 厄尔尼诺现象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C. ②、③层 C. 13年
D. ②、④层 D. 15年
B. 地球“磁暴”现象 D. 极地冰川融化
【小题3】B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是光球层②、色球层③、日冕层④,光球层上太阳活动是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所以太阳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②层和③层。C正确,故选C。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由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耀斑。黑子数目和耀斑大小变化的周期大约都为11年,黑子数目的多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B正确,故选B。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B正确。厄尔尼诺现象与洋流有关,C错误。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AD错误。故选B。
6. 下列四幅图表示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光照情况,表示同一天的一组是( )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B 【解析】解:①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②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日或秋分日;③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④顺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夏至日.四幅图表示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光照情况,表示同一天的一组是③④. 故选:B.
①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②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日或秋分日;③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④顺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夏至日.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知识性试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光照图的判读.
2
7. 下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
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示信息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熟记地球自转产生的水平运动物体偏向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南岸即右岸是侵蚀岸,北岸即左岸为堆积岸;南半球河流南岸即右岸为堆积岸,北岸即左岸为侵蚀岸。图中有堆积物的一岸为堆积岸,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 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A. ①为地壳 B. ②为岩石圈 C. ③为软流层 D. ④为下地幔 9.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②海底储有
石油的是
3
A. ① 【答案】 【小题1】C
B. ② C. ③ 【小题2】A
D. 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①位于地表上空12—55千米处,可判断其为大气层中的平流层,A错误;②为地下33千米以上部分,为地壳,B错误;③位于地下80—400千米处,为软流层,C正确;④位于地下2900—5000千米处,为外核,D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及其运用。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地震波可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由于石油为液态,故地震波遇到海底石油层时,横波会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结合选项图示可知,A选项图示符合题意,BCD选项图示不符合题意。故选A。
下图为“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向和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10. 图中甲地盛行风发生的时间和主要成因是
A. 1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7月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C. 7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1月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11. 7月控制乙地的气压系统属于
A. B. C. D.
【答案】
4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根据图示,澳大利亚大陆出现低压,说明南半球是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向南移动。图中西北季风出现是由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移动(1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偏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而形成西北季风。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当7月控制乙地,也就是澳大利亚大陆处于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空气由高压中心指向四周,所以AD错误;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发生偏转,形成逆时针的反气旋,所以B正确,C错误。故选B。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2. 图中a、b两地区虽然位于回归线附近,但有热带雨林的分布。两地区形成热带雨林的
共同原因是 ①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②受东南信风影响③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④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 ⑤地形以平原或盆地为主
A. ①③⑤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3. 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当前,热带雨林的保护越
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①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②稳定全球气候,减缓全球变暖步伐③减缓水循环运动,维持热带地区的水资源储量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14. 为促进甲区域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当地应该
A. 全面保护,禁止对森林的砍伐 B. 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收益 C. 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与买卖
D.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即实施保护性开发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D. ①②④
【小题3】D
【解析】本题考查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读图,A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B位于巴西的东南部,两者纬度较高,仍然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洋流、信风及地形的影响。两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纬度较高,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不到,①错;两地都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降水,②对;A地有厄加勒斯暖流流经,B地有巴西暖流流经,两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