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
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晚明时期,徽商将域外文化引入境内,穷极土木,“入歙、休之境而遥望高墙白屋”成为徽州村落的独特________。除了粉墙黛瓦外,_______的五叠式马头墙以其起伏变化,体现了皖南民居独特的韵律感,加之脊饰吻兽、鳌鱼,更使得山村民居构成一幅幅_______的画面。 A.现象 高低错落 动人心魄 B.景观 高低错落 动人心弦 C.现象 抑扬顿挫 动人心弦 D.景观 抑扬顿挫 动人心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积累记忆是解答词语题的基础,也是做对词语题的关键。首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词语,结合词义、句意,正确代入原句中,逐一排除,之后,再进行整体检验。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景观:指某地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高屋白墙是“景观”,而非现象,排除AC。高低错落,成语,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抑扬顿挫:意思是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于形容悦耳的声音。根据语境,“_______的五叠式马头墙以其起伏变化”,应该选“高低错落”,排除D, “动人心魄”,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动人心弦”形容事物或语言激动人心.故选B.
2.下列与“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B.著阴无隙地,飞焰欲横天 C.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D.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解答本题,考生需要掌握诗句所用修辞,然后进行一一对应,进行选择。题干“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三百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B
项“飞焰欲横天”,本是描写荔枝成熟时像红霞满天的样子,像飞起的火焰,想要穿破天宇,运用夸张修辞手法;故选B
3.下列诗句中与“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的意境最贴近的一项是( )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B.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C.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把握例句和选项的意境特点,一一对比,进行选择。例句“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这里用“片石”“孤云”的“窥”和“清池”“皓月”的“照”衬托出内心宁静的意境;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这里用“鹿过”、“云来”,衬托出“幽溪”、“深树”、“苔还静”、“鸟不知”的静意。A项意境特点是恬淡闲适豁达;BD项则是萧瑟凄凉。故选C 4.下面是某祠堂纪念唐朝诗人的一副对联,正确的一项是( )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唯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庙旧祠堂 A.李白 B.杜甫 C.韦应物 D.白居易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对联的能力.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理解对联内容和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题目要求,其次是要领悟对联的含义及诗人的关联.两联均指——白居易。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为什么他要追求静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说,他在静寂中,与水底行云自在游。
①静寂不仅和外在世界的闹剧形成对比 ②因为在静夜中才有天地日月长
③静寂不是外在环境的安静,而是深心中的平和
④静寂中也可对世间事泊然无着染,保持灵魂的本真
⑤在深心的平和中,忘却了时间,艺术家与天地同在,与气化的宇宙同吞吐 A.②③⑤④① B.④①②③⑤ C.②①④③⑤ D.④③②⑤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属于语句的排序题。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且从所给语境来看,用句号隔开后三句,且②和前文“为什么他要追求静寂?”构成因果互答关系第二处,前面说“悲伤”,应对应“坚强”,②第二句“不仅”,对应第三处“也”联系紧密;③⑤符合“顶真”手法,故选C 6.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生命的意义不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创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积极展开,是人在实现其本质力量时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满足。创造不同于奉献,奉献只是完成外在的责任,创造却是实现真实的“自我”。至于创造和占有,其差别更是一目了然,譬如写作,占有注重的是作品所带来的名利地位,创造注重的只是创作本身的快乐。有真性情的人,与人相处唯求情感的沟通,与物相触独钟情趣的品味。更为可贵的是,在世人匆忙逐利又为利所逐的时代,他接人待物有一种闲适之情。这种闲情逸致,是指一种不为利驱,不为物役的淡泊的生活情怀。
(《在义与利之外》周国平)
A.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 B.创造是为了实现自我的快乐。 C.奉献是人的责任。
D.只有有真性情的人,才有闲情逸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解答本题需综合把握压缩语段的方法和技巧,应从语法角度抓住主干成分.从信息角度把握主要信息.要抓主要信息.。“生命的意义不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即为中心句,后面的句子都是阐释句:创造的含义,与奉献、占有的区别,创造的意义。故选A
二、文言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彦章画像记 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此皆非也。公之攻德胜也,被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
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一旦元昊反,败军杀将,连四五年,而攻守之计,至今未决。予独持用奇取胜之议,而叹边将屡失其机。时人闻予说者,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中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读公家传,至于德胜之捷,乃知古之名将,必于出奇,然后能胜。然非审于为.计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伟男子之所为,非拘牵常算之士可道也。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欤!
(选自《王彦章画像记》有删改)
7.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窃有善善恶恶之志 恶:贬低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