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书考试
教育学复习提纲
参考教材:
扈中平 李方 张俊洪 主编,《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教育: 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教育的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而其中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所谓狭义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比较,学校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同时,学校教育的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教育学:从宏观上说,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学科。从中观上讲,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从微观看,教育学是以广义的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传统教育:
现代教育: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迄今为止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教育目的: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学科课程:也称“分科目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从各学科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科目的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经验课程 :经验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和能力为基础,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组织实施的课程。其主导价值是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即学科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例清晰的文化知识。
综合课程:综合有关联的几门学科,成为跨越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全面的视野和方法。
校本课程:又称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是指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课程,其开发主体是教室。具体地说,是某一类学校的个别教师或教师集体,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教学相长 :
教学策略:广义的教学策略是指在课程与教学目标被确定后,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定的教学条件,灵活机动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内容、媒体、评价技术、组织形式、方法和各种手段等,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
的原理、原则和方式。 发现教学现代社会的形成法:
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具体来说,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和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参看课本。 价值澄清理论: 参看课本。 诊断性评价: 参看课本。 过程性评价:参看课本。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参看课本。
二、简答题:(任选3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家卢梭、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2、应如何理解教育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辩证关系?
答:教育和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既可能具有一致性、整体性,也可能有矛盾性。
第一, 教育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规定和相
互转化的。教育促进经济的变革与发展,间接地也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变革与发展,因为任何政治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和保障;教育的政治功能也可以以政治的稳定、变革、发展来为一定的经济活动提供条件和保障。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为传播和创造人类的精神产品,是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得以形成、释放的基础。
第二,教育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具有相互冲突和排斥的关系。其根本
原因在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方面活动各自直接的目的和价值指向本身就是不尽相同的。同时,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对教育的需要和教育功能的期望也不相同的,进而导致教育诸多社会功能矛盾性的产生。 3、教育为什么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原因: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的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2、教育虽然具有强烈的社会制约性,其方方面面都要受到来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强有力的制约,但教育又有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有自身一定的独立性。
表现: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2、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3、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4、教育具有继承性。5、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其作用发挥的条件是什么?
答: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学校教育,越来越决定于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首先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的实现程度;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再次取决于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外部来看,首先取决于社会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程度,还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程度。
5. 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对此教育应有哪些基本策略?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教育要循序渐进)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设不同年龄水平的学校)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抓关键期) ○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取长补短) ○5、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全面系统) ○6、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6. 班主任工作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3、组织和指导种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7. 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和能力维度分别应包含哪些方面? 8. 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