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为避免面粉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 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 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D.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③优质的面粉来自优良的小麦。为了提高生长期小麦的抗倒伏能力,需施加 肥。
17.(6分)2017年12月28日,全球首段承载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公路试验段在我省建成通车。高纯硅是光伏发电的重要材料,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图如图:
(1)生产高纯硅需要对普通石英砂(含有少量Fe2O3杂质)进行提纯,其中酸洗是一个重要的步骤。请写出用盐酸除去Fe2O3的化学方程式 。
(2)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控制无氧、无水。在HSiCl3与H2反应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HSiCl3遇水能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2与H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为了节约资源,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18.(9分)雾霾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防治雾霾污染是当前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如图是一种鼻用空气净化器,主要材料是硅胶。净化器中的硅胶结构疏松多孔,对PM2.5的吸收率达99%,说明其具有 性。
(2)目前,国内重型柴油车尾气污染物减排的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车用尿素溶液先转化为NH3,
5
NH3再与发动机排出的NO反应生成氮气和水。NH3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某同学收集了某地区的雾霾,将其溶于水后得到试样溶液,该试样溶液中可能含有NH4NO3、NaNO3、BaCl2、MgCl2、Na2SO4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试样溶液的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图2所示实验。
①白色沉淀D的化学式是 。
②试样溶液加入过量M溶液时生成X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③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该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上述五种物质中的 (写化学式)。 19.(9分)2018年5月1l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科技大学曾杰教授研究团队发现新型催化剂,把CO2与H2高效转化为清洁液体燃料甲醇,实现了“人工碳循环”。如图为某科研小组设计的利用化学链燃烧产生的高浓度CO2制备甲醇的流程图,据图回答:
(1)图1是利用镍(Ni)进行化学链燃烧的流程图。与传统的燃料燃烧方式相比,化学链燃烧排放的CO2浓度高,易于收集。
①空气反应器中,金属镍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生成氧化镍(NiO);燃料反应器中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如下:Ⅰ.H2+NiO
Ni+H2O;Ⅱ.CO+NiO
Ni+CO2,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Ⅰ”或“Ⅱ”),反应Ⅱ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②与CO、H2直接在空气中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排放出的CO2浓度更高的原因是 。 (2)图2是利用高浓度CO2制取甲醇的流程图:吸收池内,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高浓度CO2生成碳酸氢钠;分解池内,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放出CO2;合成塔内,利用新型催化剂,CO2与H2反应生成甲醇(CH4O)与水。
①吸收池内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合成塔内生成甲醇的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H2与CO2的质量比是 。该反应中,原料H2的理想来源是 。如果将来H2的制取技术取得突破,“CO2与H2反应高效变甲醇”这一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的意义是 (答出一条即可)。
20.(6分)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且A、B、C、D、E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物
6
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已知A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B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物质C的溶液呈蓝色;反应①②的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D、G两种物质类别相同,且都易溶于水。试回答:
(1)写出A、B、G的化学式:A 、B 、G 。 (2)物质C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 。 (3)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5分)
21.(9分)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指出B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小红利用图中F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①Cu②Cu2O③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2O: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7
实验结论
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硫酸 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
【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 。
22.(9分)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酸的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
(1)在图一所示的实验中,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试管②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含铁 B.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C.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u D.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Mg、Fe
(3)乙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无其他现象。则试管④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 (写化学式)。
(4)将乙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步骤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硝酸
钡溶液,
步骤2:静置,向上层清夜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
成 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①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写 化学式,下同) ②滤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
(5)在上述(4)的实验探究中,步骤1中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的目的是 。
23.(7分)已知某品牌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该品牌膨松剂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2+
2+
2+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