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仿真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18:49: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古诗词鉴赏专题

仿真模拟卷1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9~20题。(8分)

卜算子慢 柳 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19.上阕“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几句,在整首词中起____________作用。(2分)

20.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答: 19.承上启下

20.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词作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这道题首先要通读全词,找出能够体现词人感情的词语、句子,再据此分析词人的思想感情。纵观全词,上阕写景,奠定了凄清的基调,烘托出抑郁怀人的氛围。下阕抒情,承接上阕直接写出愁恨的缘由。上阕开头便写出“楚客登临”,点明自己漂泊在外的身份;“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又可见词人对远人的思念之情;“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则表达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

答案:①漂泊异乡的伤感。“楚客登临”点明自己漂泊在外的身份,正值暮秋,无限伤感。②对远人的思念。“伤怀念远”“脉脉人千里”直接抒发了对远人的思念。③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纵然将“离肠万种”尽情表达出来,但无人传递书信,也是枉然。

仿真模拟卷2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8分)

忆 秦 娥 刘辰翁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注】 ①中斋:邓剡的号。邓剡和刘辰翁同乡,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

②①

后不仕。②烧灯节:上元节(俗名元宵节)。③梅发:白发。

19.“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20.“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9.渲染氛围、奠定基调

20.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标题、作者、注释及关键词分析作答。

答案:(示例)“当时月”表达了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兴亡之痛;“烛泪”表达了一位孤臣义士内心的亡国之悲和对故国的忠心;词人借“梅发”表达了容颜渐老、年华已逝的悲苦,也表达了凛然不移的节操。

仿真模拟卷3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8分)

江行无题 钱 珝 (一)

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 静听江叟语,尽是厌兵人。

(二)

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19.两首诗都写到了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态度。(2分) 20.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后两句的抒情方式及表达效果。(6分)

答: 19.战争(或:兵事) 厌战(或:反战,对战争否定批判)

20.①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是间接抒情,第一首通过写自己静听江叟语之事来抒情,第二首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寓情于景);②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发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之情,及对百姓饱受战争之苦的深切同情;③诗人用旁观者的姿态叙事观景,使情感表达更客观、真实,也更具感染力。

仿真模拟卷4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8分)

永 遇 乐 [宋]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 ①燕子楼:唐代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的小楼。②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9.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手法。(2分) 20.全词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联系下阕简要赏析。(6分)

答: 19.比喻 衬托(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

20.①下阕首三句写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

②“古今”三句,由古时联系到现今,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而又渴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③最后两句,从燕子楼想到黄楼,从今日又思及未来,将对历史的咏叹、对现实以至未来的思考,巧妙地结合一起,终于挣脱了由政治波折而带来的感情镣铐,精神获得了解放。

④这种对人生深刻的思考,显示了词人内心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怀疑和迷惘,表现了他对宇宙、人生以及整个社会进程的忧患情绪。

仿真模拟卷5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8分)

相 见 欢[注] 李 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 此词作于公元975年,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囚禁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两年多。

19.“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2分)

20.赏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两句。(6分)

答: 19.满腹忧愁和悲愤

20.解析:从“花谢了”可看出此时是一片残春景象,“太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伤感。

答案:写出林花凋谢后的残春景象;“太匆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易逝的伤感。

仿真模拟卷6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题。(8分)

登余干古县城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 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 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 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 朝来暮去弋阳溪。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1年,诗人此时从岭南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②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cǎn同‘惨’)莫惩”,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造成陵谷灾变。

19.诗的前两联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2分) 20.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9.奠定全诗凄清悲凉的感情基调的

20.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尾联描写了无知的鸟儿不懂得“陵谷变”,依然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凄凉之景显出国家衰弱、人民困苦的情状。尾联巧妙地运用典故,借“陵谷变”这一典故,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是因为政治的腐败,含蓄地表达了对当今国运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的感慨之情。尾

②①

联写景时运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以写景结束全诗,来表达自己的慨叹。

答案: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慨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唐朝国势衰微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暗讽了唐王朝统治者荒淫昏庸,误国害民。

手法一:运用典故,借古讽今。“陵谷变”这一典故,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含蓄地表达了对唐王朝国运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诗人借古讽今,通过周幽王昏庸误国,造成陵谷灾变,暗讽唐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造成余干古县城由盛而衰。

手法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深沉的慨叹。飞鸟不知道古城的变迁,依然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飞鸟非人,本来无情,自然不会知道古城的变迁;然而人是有感情的,人能够感受到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变迁,人也能从中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变迁。

手法三:以景结情,寄寓诗人深沉的历史慨叹。古城早已荒芜,只剩下无知的飞鸟朝朝暮暮在弋阳溪边的秋草中觅食,诗人就是通过这荒凉的古城飞鸟图寄寓历史深沉的慨叹。

仿真模拟卷7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韩 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 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 19.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0.分析本诗所使用的两种突出的艺术手法并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6分)

答: 19.倦 堕

20.解析:第一问是要求分析突出的艺术手法,而且艺术手法不止一种,“突出”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人物形象的分析注意抓住人物最重要的思想特征。

答案:①象征:颔联中的倦鹊、飞鸿是贬谪中的诗人孤孑无依的身世的一种象征。②拟人:颈联写诗人主观上想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是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期约,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颈联将“愁”与“老”拟人化,使直接抒情带有生动的形象性。③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困顿失意的被贬官员的形象。

[注]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仿真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04qq2bvau0fvam2gyzr6h1tx45d76007m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