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钢筋表面微熔及烧伤 接头变折或轴线偏移 8 (1)清除钢筋被夹紧部位的铁锈和油污 (2)清除电极内表面的氧化物、(3)改进电极槽口形状,增大接触面积、(4)夹紧钢筋 (1)正确调整电极位置、(2)修整电极钳口或更换已变形的电极 (3)切除或矫直钢筋的弯头 8.1.7对焊完成的直条钢筋要不影响使用,总弯曲度不大于钢筋总长的0.4%。对超过弯曲度的钢筋需要集中堆放并进行处理。
8.2 钢筋调直切断 8.2.1工艺流程
领料→确定调直机定尺撞块位置→切第一根料→首检第一根料→批量调直切断→码放转下道工序。
此钢筋操作适用于盘螺、盘圆下料操作。 8.2.2操作程序
从钢材库中领用合格的钢筋,然后根据施工图纸要求的下料长度调整调直机的定尺撞块位置,使定尺撞块的位置到调直机切断刀口的位置就是下料长度,然后将钢筋的一头插入调直机内后,试开调直机切断第一根料后,核对下料长度在图纸要求的范围内,确认合格后开动调直机批量下料。
由于设备不能一次精确下料,必须经过二次下料后才能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在用调直切断机进行下料后,要把钢筋全部进行二次下料。即先把槽钢上的定尺块固定在规定的位置,然后测量定尺块到切断机的刀口位置即为钢筋的长度,在固定好下料长度之后先切断第一根料后,核对下料长度在施工图纸要求的范围内,确认合格后开动调直机批量下料。
注意:在调直切断前,一定要核对规格是否正确,否则重新确定定位块的位置,在得到确认正确并首检合格后才能批量加工。
8.2.3质量要求
钢筋要平直,无局部折曲,若有须裁除。钢筋表面的油污、油漆、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要清除干净。钢筋表面不要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8.2.4注意事项
1.调直切断机设专人负责使用、维护保养和保管。
2.操作人员必须熟读说明书,熟知操作方法及安全操作规程。
3.使用前,操作人员须对机器进行全面检查,使传动皮带调整松紧适度,螺栓、螺钉、螺母等紧固件不得松动,工作场地周围不得有影响工作或安全操作的障碍。
4.电器线路绝缘良好,接地可靠。 5.各润滑部位加足润滑油(脂)。
6.试运转时,要先空载运转,然后检查各运动件工作是否正常,确认无异常后,方能进行试调。
7.运转前,必须盖好防护罩,扣好箱扣,运转中绝对不允许打开防护罩。 8.运转时,机器上不允许搁放工具等物,不得任意打开或取掉皮带轮罩。 9.盘料架必须安放平稳。
10.导向套前部要固定一根长度为1~2米的钢管。需要调直的钢筋先通过该钢管,再进入机器,以防止每盘钢筋接近调直完毕时其端部甩出伤人。
8.3 钢筋切断机切断
8.3.1工艺流程:备料→划线(固定挡板)→试断→成批切断→堆放。 8.3.2备料
备料时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进行长短搭配,一般要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浪费。
8.3.3固定挡板
在切断机和工作台(用槽钢制作,槽钢选用120×60×4的等边槽钢)固定的情况下,在槽钢上设置可固定断料的活动挡板,下料时以切断机的固定刀口作为起始线,活动挡板作为末端,为了取料方便,在距离固定刀口600mm远处断开槽钢大约一个人的拳头大小距离。
8.3.4切断
1.钢筋切断机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间必须有合适的间隙(以1-2mm为合适),刀刃要磨成一定的角度。
2.将切断钢筋的长度在槽钢上作出标志,沿标志准确固定挡板(挡块须要有一定的宽度,大约有50mm宽的防弹措施,要能保证钢筋在切断时不能从槽钢中弹出),将钢筋端头顶齐,如有弯折部分要先将弯折部分切断再顶齐。
3.钢筋端头在顶到活动挡板固定的情况下,将钢筋放入切断机刀口切断。为防止差错,要先试断一根,检查合格后,再成批切断。
8.3.5质量要求
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切断后的钢筋长度,其允许偏差±5mm;在钢筋切断配料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外观不合格的对
焊接头等必须切除。
8.3.6注意事项
一次切断钢筋根数严禁超过机械性能规定范围,如采用GQ40-2切筋机时,一次切断钢筋根数见表8.3.6
表8.3.6 GQ40-2剪切数量表
钢筋类型 直径(mm) ?8 ?12 圆钢 ?14 ?16 Ф10 Ф12 Ф16 螺纹 Ф18 Ф20 Ф25 Ф28 1 5 5 4 4 3 3 根数 6 6 8.3.7安全注意事项 1.当机械运转时,任何情况下不得触及运转部分,特别不要将手放在刀片剪切位置,钢筋切断时在钢筋的摆动范围内非操作人员不准停留,严禁超机械负载能力切断。
2.切断长钢筋的两端要有人握住,防止摆动伤人。切短料时,手离刀口距离要大于300mm,否则不能切断。
8.4 钢筋弯制成型
8.4.1工艺流程:准备→划线→试弯→成批弯曲→堆放。
此工艺操作流程特别适用于人工操作弯筋机时的操作方法,当使用自动化自动弯曲机、自动弯箍机的钢筋加工设备时,具体操作需遵守其《设备操作规程》。
8.4.2准备工作
钢筋在弯曲成型前,首先根据钢筋施工图纸熟悉钢筋的规格、形状和各部分尺寸,以便确定弯曲操作步骤和准备机具等。
8.4.3试弯及成批弯制
1.在进行成批钢筋弯曲操作前,各类型的弯曲钢筋都要试弯一根,然后检查其弯曲形状、尺寸是否和施工图纸要求相符,如果不相符合应重新进行微调,最后使钢筋弯曲的各个尺寸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再进行成批加工。
2.钢筋弯折处的弯曲直径及末端的弯钩需按照钢筋施工图纸的规定进行加工。若无规定,标准弯钩的弯曲直径、末端直线段长度规定如下:
1)所有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做成180°弯钩,弯钩直径dm不得小于钢筋直径2.5倍,钩端要留有不小于3倍钢筋直径的直线段。
2)受拉热轧光圆和带肋钢筋的末端,当采用直角弯钩时,直钩的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钢筋直径5倍,钩端直线段长度不小于3倍钢筋直径。
3)弯起钢筋弯成平滑曲线,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钢筋)。
4)用光圆钢筋制成箍筋:末端作成不小于90°弯钩;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直线段长度,一般结构不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8.4.4钢筋加工允许误差见表8.4.5的规定。
表8.4.5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
序号 1 2 3 4 5 检查项目 受力钢筋全长 钢筋弯曲直径和平直段长度 箍筋内净尺寸 弯折部分的高度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允许偏差(mm) ±10 按钢筋按设计图纸执行 用钢卷尺测量,编号各抽检10﹪且不±3 小于3根 ±5 ±20 钢卷尺测量,按钢筋编号各抽检10﹪且不小于3根 检查方法及频次 8.4.5在弯制过程中,发现钢筋或对焊接头开裂、脆断、太硬、回弹等失常现象,及时向工班长、工艺员反映,查找原因,适当处理。
8.4.6质量要求
1.钢筋形状正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 2.钢筋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纹。 8.4.7成型钢筋堆放
1.堆放场地有顶棚、地坪须硬化、平整、干燥,做到下离地300mm,同时避免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