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全长 总宽 全高 表面平整度 模板接缝间隙 相邻模板错台 变节段长度 端节段长度 旁弯 支撑锥销旋出高度 焊接 液压件 斜撑 ±5 -4, 0 -4, 0 2mm/m ≤1 ≤2 ±5 ±5 ±3 符合图纸要求 符合图纸要求,无漏焊,焊缝无裂纹。 数量齐全;伸缩自如,无漏油。 数量齐全、位置正确,旋转自如。 拉线后用钢卷尺测量 拉线后用钢卷尺测量 拉线后用钢卷尺测量 1m靠尺,塞尺 塞尺 水平尺测 5m钢卷尺测量 5m钢卷尺测量 拉线用钢板尺检查 拉线后用钢卷尺测量 目测和放大镜 逐个开动油泵检查 逐个检查。 6.5 钢模板整体试拼 6.5.1侧模、底模、内模制作后在现场要进行整体的组合试拼装,其试拼装的程序为:
对台位基础进行纵、横向分中心线→安装底模→检验合格后→安装一侧侧模→安装另一侧侧模→侧模符合质量要求→安装端模→端模符合质量要求→内模安装→内模符合质量要求→整体检查符合质量要求
6.5.2 其拼装尺寸要同时满足表6.1.6、表6.2.7和表6.4的要求,并填写相应检查记录。
7、侧模板安装
侧模板(包括端模板)在进场验收后方能进行使用。在安装之前模板使用面必须清除模型上所有混凝土残碴,均匀涂刷隔离剂。第一次投入时要除锈干净,采用较浓的水泥浆均匀涂刷模板工作面,第二天用钢刷清除水泥浆后后立即涂刷隔离剂。
7.1 侧模拼装程序
侧模底部安装纵向千斤顶或调节支撑螺杆→调节侧模高度→安装底模与侧模紧固螺栓→检查上翼缘内外侧尺寸、侧模内外侧上下长度、底模与侧模中心线是否重合等。
7.2 侧模安装方法
确保侧模跨中横向中心线与底模跨中横向中心线重合,侧模与底模接触边缘、侧模与端模接触边缘紧密接触无空隙和错台。
7.2.1侧模安装 1.第一次安装侧模方法
安装侧模时先纵向与底模精确对位(使侧模跨中横向中心线与底模跨中横向中心线在同一横截面上),再将侧模顶推到位,此时应确定侧模跨中横向中心线与底模跨中横向中心线在同一横截面上,否则须调整纵向侧模确保侧模跨中横向中心线与底模跨中横向中心线重合。
然后在侧模的内外侧所有支承骨架下各安装一台千斤顶或支撑螺杆,逐个来回顶升(千斤顶或支撑螺杆上升很费力为一次顶升高度)调整侧模高度(注:每个千斤顶或支撑螺杆不能一次顶到位,否则会损坏千斤顶或支撑螺杆,应在千斤顶或支撑螺杆之间轮换多次顶升)使模板升高到位(指侧模与底模接触的边缘与底模边缘紧密接触且无上下错台,同时再次确认侧模跨中横向中心线与底模跨中横向中心线是否在同一横截面上),然后从跨中开始逐个将大螺栓拧上,使其初步对位(指侧模与底模刚好接触无过大的缝隙,但有一定的调整空间),最后从跨中向两头逐个精确调整千斤顶或支撑螺杆的高度,保证在侧模高度和侧模倾斜度、桥面宽水平距离为11997mm~12203mm的前提下,再逐个拧上小螺栓,同时紧固大螺栓,再次重复拧紧小螺栓,牢固固定侧模于底模上。同时锁紧千斤顶或支撑螺杆的锁紧装置,防止意外使千斤顶或支撑螺杆伸出长度发生变化影响箱梁外形尺寸。
2.使用一次后侧模调整方法
侧模安装一次,以后将不再移动,也不拆卸侧模与底模的连接螺栓,只是在箱梁被吊走后对之进行检查调整使之满足使用状态即可。即在梁体吊走后要对底模反拱、支座板四角高差位置、侧模与底模的连接螺栓是否牢固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地方进行调整。
7.2.2在安装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侧模的倾斜度、同时控制桥面宽度,确保侧模中心线与底模中心线对准,侧模与底模密贴,对不能密贴和中心线不重合的情况和尺寸不能保证的地方要找出原因,直到调整到符合要求,严禁蛮干,死顶,以免使模型变形。不能解决时要通知技术人员解决。
7.2.3在桥面宽度、腹板宽度及倾斜度、侧模高度保证的前提下,最后须重复逐个拧紧一次所有侧模与底模的连接件,确保侧模与底模之间没有空隙;严禁从两端
向中间拧紧螺栓。
7.2.4在侧模精调过程中用全站仪进行监测。如果在紧固件全部紧固的工况下,检测到侧模高度或桥面宽度偏差太大需降低侧模高度或倾斜度时,此时应在保持此区段内千斤顶锁紧的前提下,首先应把超高区段内侧模与底模的全部紧固件(包括所有的螺栓)松开,然后再逐个精调千斤顶,降低千斤顶的活塞高度。同样,也不能在紧固件全部紧固的工况下,任意大范围(指5mm范围外)地顶升千斤顶调整模型。因为此两种情况违反操作都能有效地使侧模与底模发生严重的变形,从而使侧模和底模的直线度可能不能满足制梁的需要。
7.3 安装支座板和防落梁挡块
7.3.1对购买的支座板和防落梁挡块预埋件按照施工图纸规定的要求进行外观、外形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7.3.2每孔箱梁需预埋4个支座板和4个防落梁挡块。在底模上相应位置安装支座板和防落梁挡块预埋件,安装前要用黄油对螺栓孔进行处理,以防水泥浆进入孔内,然后按照支座板横向、纵向位置正确摆放,确认无误后用螺栓牢固固定在底模上。待固定好后用水准仪检查支座板的高差,确保同一支座板四角边缘高差不得超过1mm,四个支座板相对高差不得超过2mm。
7.4 注意事项
1.注意顶升侧模时顶升顺序不能反向,精调要采用多次顶升的方式进行,不能一次顶升到位。
2.侧模和底模之间的连接要紧密无缝隙,同时紧固件要全部锁紧,严禁减少紧固件的个数或者不全部紧固、漏掉。
3.侧模调整好后,千斤顶或支撑螺杆要全部锁紧,不能漏掉任何一个。 4.多次使用后要检查紧固件是否已失去功效,对失效或损坏不能紧固的紧固件必须进行维修更换到能满足使用。
5.严禁在全部紧固件已经紧固的工况下,不松紧固件,大范围(指超过5mm外)地降低或升高千斤顶使模型降低或升高。
6.侧模应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当要进行大修时应进行大修直到满足制梁要求,具体参照钢模验收制度执行。
7.5 质量要求
侧模安装完毕,应对安装状况进行检查,其拼装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表7.5 钢模整体拼装尺寸允许偏差
序 号 1 2 3 底4 模 5 6 7 1 2 支3 座板 4 5 6 防1 落梁 2 1 2 3 4 侧5 模 6 7 8 9 10 项 目 全长(长度、对角线) 跨度(长度、对角线) 底模不平整度 相邻模板面高低差及间隙 反拱值 底模板宽 底模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 横向位置偏差 平整度 同一支座板的四角高差 四个支座板相对高差 螺栓孔中心偏差 外露底面 纵向与支座板中心线偏差 横向与梁端距离偏差 模板总长 对角线长 桥面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 桥面板宽 腹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 模板倾斜度偏差 腹板厚度 顶板厚度 底板厚度 桥面组装完成后四角对角线偏差 允许偏差(mm) ±5 ±5 ≤2mm/m ≤2 ±1 +5mm、0 ≤2 ≤2 ≤1 ≤1 ≤2 ≤2 平整无损,无飞边 ≤1 ≤1 ±5 ±5 ≤10 ±10 ≤10 ≤3‰ +10,0 +10,0 +10, 0 ±5 检验方法 用50m钢卷尺、200N测力计检验内外侧、对角线 用50m钢卷尺、200N测力计检验内外侧、对角线 用1m钢板尺和塞尺检验 用钢板尺、塞尺测量相邻两模板板面及间隙 用水准仪按照抛物线设置点逐点检测,前3孔必须测,待稳定后半月1次。 尺量 用鱼线和7m钢卷尺测量 尺量 尺量 量测 量测 尺量 目测 尺量 尺量 用50m钢卷尺检验,200N测力计检验内外侧 用50m钢卷尺检验,200N测力计检验两对角线 用50m钢卷尺检验,200N测力计检验 用50m钢卷尺检验,200N测力计检验 用经纬仪检验 用专用工具检验 用专用工具检验 用水准仪检验 用5m钢卷尺检验 用50m钢卷尺在200N拉力作用下检验内外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