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构建基于合作的高中生物课堂观察范式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8 23:03: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构建基于合作的高中生物课堂观察范式的实践研究 课题名称: 构建基于合作的高中生物课堂观察范式的实践研究

设计与论证报告(5000字以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组相关人员名字)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在课堂观察过程中,参与合作的个体之间基于专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在联合行动中合作者遵守共同认可的观察步骤和基本范式,互相观察、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成长。合作是教师实施课堂观察的基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2.普通高中生物: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普通高中生物学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3.课堂观察:是指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专业的课堂观察不同于一般的“听评课”,它是一种行为系统,有着较为复杂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工作流程,需要在明确的专业引领者指引下开展常态化的实践研究。 4.范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获得公认,可以作为典范的样式。对于课堂观察而言,主要是指针对学校和教研组(备课组)的实际情况,结合高中生物的学科特点,经过反复的研磨、实践与反思,尝试制定相应的课堂观察程序和步骤,最终形成的合理可行的操作样式。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研究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课堂观察在学校教学管理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早在1960年,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提出互动分类系统,记录课堂中师生语言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较为真实客观地记录、分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过程,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中运用也较为广泛,但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该理论对当前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分析显得不够全面。 2005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与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签署《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纲领》,开始了大学教育专家专业引领下的中学校本教研改革。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博士在2008年出版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中,记录了浙江余杭、北京海淀等若干学校探索课堂观察的故事,明确提出了课堂观察的概念、程序、注意事项,并阐明了建立课堂观察合作体的意义,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个维度对课堂观察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他还提出了“三大转变”:简单变复杂、对立变理解、业余变专业,即必须正视教学的复杂性,以复杂的思维和观点去看待教学活动;应该从对立思维改变为理解思维,要有证据、有针对性、有建设性地提出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注重对

1

“听评课”的研究、教育或培训,提高课堂观察的专业性。 省教研室吴举宏教授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33卷第8期上发表了题为“构建专业化的课堂观测范式”的文章,列举了学校中存在的种种非专业、不规范的听评课行为,并且提出了构建专业化的课堂观测范式的基本策略:要引导教师转变思维方式,要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流程,要研制专业化的课堂观测量表。 对课堂的观察和研究在各地各校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并将一直持续下去,但以教研部门牵头进行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不少研究相对比较零散,尚处于自觉阶段。本课题的研究尝试以专业理论为指导、以高中生物学科共同体为基础,进行系统的课堂观察,最终形成规范、可操作的课堂观察范式。 2.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力求明晰课堂观察的概念和基本步骤,丰富课堂观察的内涵,通过实践总结出合理可行的操作范式,并引导教师建立以合作为基础的共同体;课堂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主要场所,合作指向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本课题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背景下探索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有效改善途径,以及基于校本、师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为在学校层面推行基于合作的专业课堂观察,谋求教与学方式的改进途径提供理论支撑。 实践价值: 1.促进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元认知,改进师生教与学的方式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是对自己认知的认识。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时会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与反思,从而提高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元认知水平,明确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以继续改进提升的地方,进而通过调整自身教学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 2.构建基于合作的课堂观察范式,提高教师专业听评课能力 课堂观察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往往成为“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专业的课堂观察不同于一般的“听评课”,它是一种行为系统,有着较为复杂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工作流程,需要在明确的专业引领者指导下开展常态化的实践研究,形成较为专业的课堂观察范式,教师在进行规范的课堂观察过程中,逐步提高听评课能力,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3.形成关系稳定的课堂观察共同体,提升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水平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日常生活,不是个人隐私,课堂观察的实施需要同伴合作,很难个人完成。成立以高中生物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组,为共同的目标一起备课研讨、观察课堂,能有效促进新教师成长和骨干教师的专业提升,长期坚持后会结成关系稳定的共同体,应该说,建立基于合作的共同体是基于课堂丰富性与复杂性的诉求,避免了课堂观察行为的“不合而作”。共同体内所有成员之间是互助共赢的关系,价值取向一致,常态化的活动必然会带来整个群体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课堂观察的专业化水平。使教师熟悉课堂观察的每个环节,学习从四个维度分析、解构进而观察课堂,积累完善用于记录课堂观察过程的资料,形成符合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的课堂观察范式,有效提高教师听评课的专业化水平。 2.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元认知水平。了解自身和他人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化问题,从而在后续实践及相互的课堂观察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思路、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对自身教学行

1

为的元认知水平,进而实现对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改善,提高教学效果。 3.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区域教研机制。构建一个在高中生物学科背景下、以课堂观察研究为目标的关系稳定的共同体。共同体的组成以同一学校生物教师为主体,县区教研室生物教研人员组织实施,通过与区域内多所高中的生物教师结对研究,形成研究共同体,提高全体成员的课堂观察水平,促进共同体成员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教科研水平的优秀教师群体,探索区域内教学研讨的机制。 4.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学科教研机制。针对高中生物的学科特点,探索学科教学研讨的一般规律和方式。学科教学是进行课堂观察的基础,提升学科教学的水平是课堂观察的目标。通过研究期望形成一批与高中生物教材(苏教版)相匹配的、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观察案例,完善教师进行学科教研的机制。 课题研究内容: 1.高中生物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的调查研究 (1)目前高中生物教师实施课堂观察的方式、方法的现状调查 (2)目前高中生物教师实施课堂观察的组织形式、动因分析及激励措施 2.运用媒体辅助实施课堂观察的实践研究 合理选择专业摄录设备或个人便携设备记录课堂教学过程,有效辅助共同体成员进行交流研讨和个人反思,形成媒体辅助与观察流程合理对接的范式。 3.构建基于合作的课堂观察范式的实践研究 (1)构建四维观察框架,明确观察视角、制作观察量表,研磨课堂观察的基本程序。 (2)明确课堂观察位点,科学分工、统筹安排,形成共同体内成员分工合作的任务分配机制。 (3)在共同体内开展专业对话,形成多方平等参与,共同分析、反思与提升的评价机制。 (4)优化课堂观察的行为系统,形成课前准备、课上实施、课后反思的课堂观察范式。 4.构建基于合作的高中生物课堂观察范式的评价体系研究 (1)研制“课堂观察评价量表”,对生物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实践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2)研制“课堂观察调查分析表”,调查共同体成员在实践中交流与合作的过程进行评价。 (3)通过对班级生物学科教学的跟踪对比分析,对师生教与学的方式的改进进行评价。 课题研究重点: 1.构建基于合作的课堂观察范式的实践研究; 2.构建基于合作的高中生物学课堂观察范式的评价体系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以高中生物学科课程理念为先导,在课堂观察的相关理论指引下,依托本区域教科研部门的力量,由课题组长牵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三、四星级高中校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骨干教师组建课题组;从文献研究和高中生物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的现状调查入手,学习前沿理论,制订课题实施方案;组织新课程理论和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业务培训,给研究人员明确目标,分解任务;通过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实践研究、评价研究,认真细致地研磨课堂观察的过程,与高中生物学科深度结合,形成操作范式。 2. 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4.6——2015.2) 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统一思想、明确思路;搜集资料、购买专著,对国内外有关课堂观察的研究文

1

献及实践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5.3——2016.3) 理论研究与培训阶段(2015.3——2015.4):结合各自校情,明确参与实践研究的年级和教师;组织课题组成员的认真分析、细致研究、制定各种表格,拿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分解任务、宣传发动、组织培训、研究计划,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保证。 行动研究与实践阶段(2015.5——2016.4):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开展实践研究,及时观察记录各子课题组教学与观察现状,分析总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定期举行课堂观察研讨活动,不断总结、优化研究计划,最终形成程序科学、便于操作的课堂观察范式;累积过程资料,总结经验,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6.5——2016.6) 汇总筛选资料,提炼课题中的各项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提出结题申请,接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专家小组鉴定。 3.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结合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课堂观察、案例研究等方法,采用观察记录、视频记录、会议研讨以及对话交流等方式,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开展研究。 (1)文献法 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专著,了解课堂观察最新的研究成果,对课堂观察的范式进行先期研究与规划,形成基本的操作模式。 (2)访谈法 对参研班级的相关师生进行实地听课、观察,通过与教师的实地访谈,了解课堂观察流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通过与学生的访谈,调查了解教师授课的有效性和受欢迎程度,对课堂观察的过程进行与优化。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力求将行动与理论相结合,组织并引导教师进行规范的课堂观察,系统地进行课堂观察,运用电化教育手段进行课堂观察;在课堂中一方面观察教师,包括教材运用、讲解与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组织、评价,另一方面是观察学生的行为,师生、生生互动情况;编制各种表格记录课堂观察的过程,形成档案、跟踪对比,使研究过程具体深入。 (4)经验总结法 参研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整理、搜集观察案例,注重经验的总结,汇编有价值的课堂实录、观察笔记,开展横向、纵向的对比交流,完善范式,为后期结题准备素材。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形成规范、可操作的课堂观察范式,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观察一般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步骤。课前要构建观察框架,共同研磨教学内容,制作观察量表,让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在充分商讨的基础之上形成具体的教学和观察预案;课中观察者要优选课堂观察位置,多维度共同记录教学行为,形成综合印象;课后共同体要开展多方平等对话,着眼改进未来的课堂教学,求同存异、尊重多元,共同分析、反思与提升。 教师在观察或被观察的过程中会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堂、相互学习、不断改进,从而推动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2.以共同体的形式常态开展课堂观察,有助于提升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水平。

1

构建基于合作的高中生物课堂观察范式的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0atm70kg47916095eiv3gyk618jli007y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