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可视化运控平台项目可行性研
究报告-
2020年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综合管廊(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是城市建设现代化、科技化、集约化的标志之一,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保障城市安全运转、促进统筹协调、节约空间资源,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设施。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建设目的
建设智慧管廊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智能传感器、物联网、自动化控制、GIS地理信息、三维可视化等技术,促进综合管廊由“二维”到“多维”、“自动化”到“智慧化”的转型,以信息平台为支撑,智能控制为手段,实现对综合管廊的基础数据及动态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精准管控及智能决策等,实现综合管廊综合管控、智慧运维等的空间化、智能化、自动化、智慧化和可视化,提高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城市管廊建设从过去的探索阶段正式步入政府调控、多方融资、统一规划和总体运营的平稳发展道路上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现了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多个城市重要管线的有序入廊,解决了以往多政府部门、多辖区、多使用单位的管理混乱难处,也最大程度改善了城市内涝、“马路拉链”式工程和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综合管廊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是按照《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中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要求,在地下综
合管廊环境布设各种传感器和多通道数据采集单元,实现对综合管廊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可燃气体浓度、环境温湿度、集水坑水位等数据进行实时在线采集,通过多通道数据采集单元进行在线监测、预警、上传至统一管理平台,通过多通道区域控制单元实现对现场排风机、水泵、电气设备等进行就地自动、就地手动或远程控制。
智慧管廊前端设备系统,主要包括各类环境元素探测传感器、设备监控系统、管廊安全防范系统、灾害自动监测报警系统、语音应急通信系统、管廊信息发布系统、管廊引导标识系统等,可以将管廊内环境信息、设备运行状态、管廊健康状态、管廊灾害状态,实时回传至监控中心;通过应急语音通讯系统、信息广播发布系统和引导标识系统进行远程指挥调度和应急救援,实现管廊管理智慧化。
综合管廊后端管理平台
提供各智能化系统设备装置等安装条件;基于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具有信息汇聚、资源共享及协同管理的综合应用功能;并具有对管廊主体业务提供高效的信息化运行服务及完善的支持辅助功能。
系统组成
技安综合管廊监控系统由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系统、预警与报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统一管理信息平台六部分组成。
管线状态监测
1.燃气管线:安装在燃气管线接口、阀门处的甲烷监测设备,监测燃气管线的泄漏情况,并通过定位技术,实现燃气泄漏的快速发现
和处置。对事故的易发点系统做重点提示,提醒值班人员关注。
2.供电电缆:通过电缆线监测系统实现缆线状态的监测和能量的监控。防治缆线过热起火和偷漏电事故的发生。
3.供水管线:利用漏损监测仪,流量计、压力计实时监测供水管线运行状态,能够快速发现漏损点,避免能源浪费。通过管线的流量和压力监测数据,联动供水泵站,避免产生水锤效应造成供水管线损坏。
4.污水管线:通过对污水管各点液位的监测,防治污水管的堵塞。 5.热力管线:利用压力计实时监测热力管线运行状态,联动供热泵。防治压力过大对管线造成的损害。
综合管廊内部管线属性复杂、重要节点数量多、投资、建设、运营主体不同给后续的管理带来了很大个麻烦。通过建立管线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对综合管廊入廊管线的数量、种类、权属单位、建设单位、管理单位信息管理。明确各方职责,提高经济管理效率。通过绑定在管线上的RFID电子标签,实现关键节点路由信息和属性信息(管径、管材、用途、传输介绍种类、压力、流向、铺设时间、施工单位、权属单位)的全面掌握。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对入廊管线的透明管理。
平台建设效益 经济效益
1、实现平台统一管理确保电力、燃气、给水各管廊数据互联互通,统一监管与联动:以每年电力、燃气、供水建设共计5个应用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