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6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考化学第五次调研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10:39: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国庆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5H21O4

B.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加成和水解反应 C.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溴反应最多消耗4mol Br2 D.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Na反应生成生成1mol H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给结构简式可知,S-诱抗素的分子式为C15H20O4,官能团为羰基、碳碳双键、醇羟基和羧基,具有酮、烯烃、醇和羧酸性质,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取代反应、加聚反应等。 【详解】

A项、由结构简式可知S-诱抗素的分子式为为C15H20O4,故A错误; B项、S-诱抗素不含有酯基和卤素原子,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B错误;

C项、S-诱抗素含有3个碳碳三键,则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溴反应最多消耗3mol Br2,故C错误; D项、S-诱抗素含有1个羟基和1个羧基,则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Na反应生成1mol H2,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侧重考查醇、烯烃、羧酸性质,把握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 2.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环己烷在一定条件下最终可以生成苯,从而增加苯及芳香族化合物的产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两步反应都属于加成反应

B.环己烯的链状同分异构体超过10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环己烷、环己烯、苯均易溶于水和乙醇

D.环己烷、环己烯、苯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①②两步反应是脱氢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故A错误;

B.环己烯的链状同分异构体既有二烯烃,也有炔烃等,存在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碳链异构,同分异构体超过10种,故B正确;

C.环己烷、环己烯、苯均难溶于水,故C错误; D.环己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 答案:B

3.有机化合物在食品、药物、材料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苯和间二甲苯的一溴代物均有4种

B.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CH3)2C(OH)C(CH3)3的名称为2,2,3-三甲基-3-丁醇 C.2-丁烯分子中的四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D.乙酸甲酯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能出现一组峰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苯有4种等效氢(),间二甲苯也有4种等效氢(),因此它们的一溴代

物均有4种,A项正确;

B.醇的系统命名,选含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距羟基较近的一端开始编号,,该

化合物名称应为:2,3,3-三甲基-2-丁醇,B项错误; C.2-丁烯的结构为误;

D.乙酸甲酯分子中有2种等效氢(答案选A。 【点睛】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的一般原则: ① 选择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 编号时,先考虑使官能团所在碳的编号尽可能小,再考虑使其它支链的编号尽可能小; ③ 写名称时,先写支链名称,再写主链名称,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以“-”相隔。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一定正确的是( )

),在核磁共振氢谱中会出现2组峰,D项错误;

,分子中的四个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C项错

选项 实验操作 某钾盐溶于盐酸后,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其通入澄清石灰水 将少量的溴水分别滴入FeCl2溶液、NaI溶B 液中,再分别滴加CCl4振荡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将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某溶液 A.A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B.B

C.C

有白色沉淀出现 该钾盐是K2CO3 下层分别呈无色和紫红色 还原性:I??Br??Fe2? C 红棕色变深 反应2NO2?N2O4的?H?0 溶液变浑浊,继续通入该气体,浑浊消失 D.D

D 该溶液是Ca(OH)2溶液 A.若该钾盐是KHCO3,可以得到完全一样的现象,A项错误;

B.溴可以将Fe2+氧化成Fe3+,证明氧化性Br2>Fe,则还原性有Fe2+>Br-,B项错误;

C.红棕色变深说明NO2浓度增大,即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正反应放热,C项正确; D.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得到NH3和CO2,通入Ca(OH)2后浑浊不会消失,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注意A项中注明了“无味”气体,如果没有注明无味气体,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与盐酸反应产生的SO2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

5.向H2S的水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下列图像所示变化正确的是

3+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H2S与Cl2发生反应:H2S+Cl2=2HCl+S↓,溶液酸性逐渐增强,导电性逐渐增强,生成S沉淀,则 A.H2S为弱酸,HCl为强酸,溶液pH逐渐减小,选项A错误;

B.H2S为弱酸,HCl为强酸,溶液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导电能力增强,选项B错误; C.生成S沉淀,当H2S反应完时,沉淀的量不变,选项C正确; D.开始时为H2S溶液,c(H+)>0,溶液呈酸性,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6.在两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NH4Cl溶液,将温度和pH传感器与溶液相连,往瓶中同时加入过量的质量、形状均相同的镁条,实验结果如图。

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剧烈程度:NH4Cl>HCl B.P点溶液:c(NH4+)+2c(Mg2+)>c(Cl-) C.Q点溶液显碱性是因为MgCl2发生水解 D.1000s后,镁与NH4Cl溶液反应停止 【答案】B 【解析】 【详解】

A.NH4Cl是强酸弱碱盐,发生水解反应溶液显酸性,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NH4Cl溶液中,盐酸中的氢离子浓度酸远大于NH4Cl溶液,与金属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图中盐酸与镁反应温度迅速升高,而氯化铵溶液与镁反应放出热量较少,则反应剧烈程度:HCl > NH4Cl,故A错误;

B.P点时氯化铵溶液的电荷守恒式为:c(NH4+)+2c(Mg2+)+c(H+)=c(Cl-)+ c(OH-),由于P点溶液显碱性,c(OH-)>c(H+),则c(NH4+)+2c(Mg2+)>c(Cl-),故B正确;

C.Q点溶液显碱性是因为NH4Cl发生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氢离子,由于氢离子与金属镁反应被消耗,促

(6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考化学第五次调研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0ige0qmw51jxus0hkxz44s0w0d4ij00w4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