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计50分)
1.红磷和白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变化属于( ) A.氧化还原反应 B.离子反应 C.化学变化 D.物理变化
2.下列各组物质气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力)属同种类型的是( ) A.碘和干冰的升华 B.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 C.氯化钠和铁的熔化 D.乙醇的蒸发和氧化铝的熔化 3.下列措施或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用SO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
B.SO2具有强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浓硫酸不能用于干燥SO2气体 C.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D.Na2SO3与H2O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4.O和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 B.16O2与18O2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O与O间的相互转化
D.标准状况下,1.12L 16O2和1.12L 18O2均含0.1NA个氧原子 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非金属原子间才能形成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C.单质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D.非金属单质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
6.下列物质中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 ) A.PCl5 B.P4
C.CCl4 D.NH3
16
18
16
18
7.下列各组中,含有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各一种的是( ) A.KCl、HCl、S B.金刚石、Na3PO4、MgO C.HF、SiC、Ar D.H2O、SiO2、K2CO3
8.IA族碱金属与VⅡA族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 ①高沸点 ②能溶于水 ③水溶液能导电 ④低熔点 ⑤熔融状态不导电.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9.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
10.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4、SO4、NO3、H B.NO3、H、Fe、Cl C.NH4+、Cl﹣、OH﹣、NO3﹣ D.I﹣、NO3﹣、Fe3+、Na+
11.下列制取硫酸铜的实验设计中,能体现“经济、高效、环保”精神的最佳方案是( ) A.铜与浓硫酸共热
B.用铜片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电解稀硫酸 C.先灼烧废铜屑生成氧化铜,然后再用浓硫酸溶解 D.适当温度下,使铜片在持续通入空气的稀硫酸中溶解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 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13.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相混合,取四份等质量的该混合物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3 mol/L HCl B.4 mol/L HNO3 C.8 mol/L NaOH D.18 mol/L H2SO4
14.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A.Br﹣ B.SO42﹣ C.H2SO3 D.NH4+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OH中含有离子键也含有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B.N2属于单质,不存在化学键
C.MgCl2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D.NH4Cl中含有共价键,又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属于共价化合物 16.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
操作
﹣
2﹣
+
+
2﹣
﹣
+
+
2+
﹣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
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
溶液1000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
匀,定容
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氯气飘进鼻孔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
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C D
闻氯气的方法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
上层液体
A.A B.B C.C D.D
17.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B、C、D位于同一周期,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既是A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又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B>A,离子半径C<D
B.B的单质能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C.元素B和D能形成BD2型的共价化合物 D.D的单质有毒,且干燥的单质D有漂白性
18.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从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 D.在导管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19.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若X和Y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X>Y B.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2S,可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 C.硅、锗都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都可以做半导体材料 D.Cs和Ba分别位于第六周期IA和IIA族,碱性:CsOH<Ba(OH)2 20.氢化铵与氯化铵结构相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NH4H的电子式为
+
2﹣
B.1molNH5中含有5NA个N﹣H键(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C.NH4H中的H﹣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 D.NH4H晶体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
二、(共计50分)
21.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3﹣+4H++3e﹣=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 、 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0.2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4)若1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
2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而乙同学认为除 除二氧化硫气体外,还可能产生氢气.为了验证甲、乙两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X,反应装置略去).
(1)上述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丙同学在安装好装置后,必不可少的一步操作是: (3)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 ,E中加入的试剂 (4)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
(5)如果去掉装置B,还能否根据D中的现象判断气体X中有氢气?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23.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2)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分子时表示)
(3)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
(4)④和⑤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则该化合物电子式为 .
(5)由表中①④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通常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 .
a.MnO2 b.FeCl3 c.Na2SO3 d.KMnO4 (6)⑤、⑥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4.图中A﹣J分别代表相关反应中的一种物质,已知A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C、D,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请填写以下空白:
(1)构成单质F的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B的电子式 . (2)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 (3)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
(4)在一定条件下,2L的H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氮气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