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一个群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
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
7、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的实验)生物顺序 8、本节说明技术在不断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9、鲫鱼(鱼类)→蟾蜍(两栖类)→老鼠(哺乳类)(从低等到高等)
10、克隆绵羊“多利”标志着:○1标志着克隆技术取得了新的成就○2既是人类的福音,又是人类的噩兆。
11、克隆技术牵涉到伦理道德问题。
12、克隆技术的利:○1可以繁殖“高附加值牲畜” ○2挽救珍稀动物○3防治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
??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拟物,强调其作用
十八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恐龙无处不在
1、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2、语言特色:①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多 ②多处运用了设问句
③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明白如画。 3、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
生影响。(总领全文,是全文的逻辑基础)
4、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考古学、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
5、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举人们熟悉的例子来使概念更浅显易懂。
6、本文的专业术语:使文章更有权威性,科学性
7、泛大陆(热带、温带)→分裂成四部分→南极大陆(其中一个)→极地
8、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的多
么天衣无缝: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
被压扁的沙子
1、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也许”表示估计 “最终”表明作者的信心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强调科学
研究的现实意义,同时体现了作者的幽默。
3、因为斯石英只有在撞击下才形成,所以由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推导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撞击说)
4、两文作比较:①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从现象到本质(原理)②说明方法 举例子
(最多)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③说明内容 1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化石证明板块构造说 2用“斯石英”证明恐龙灭绝是由撞击形成的 ④说明语言 逻辑性强,简明精炼,风趣幽默
十九 生物入侵者
1、事理说明文通常用逻辑顺序
2、本文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3、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
民”称为“生物入侵者”(生动形象的说明这一类“移民”会给人类和自然造成很大的危害)
4、生物入侵者的危害:1破坏生态系统
2造成经济损失 没有天敌危害 3物种多样性遭破坏 两个因素
不受同类食物竞争 5、不同科学家的不同态度:①经过“物竞天择”,可制约生物入侵者,达到新的平衡
②任由发展,会给当地的人类和自然造成重大的危害
二十 落日的幻觉
1、第2段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2、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过渡句,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什么说
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 (第5段开头部分)
5、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四、八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 桃花源记
? 基础知识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a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a)房舍。(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
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 理解探究
(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