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题
一、本大题共20小题,每分钟2分,共40分。
41、下列因素中,属于影响蜗牛生存的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绿色植物
4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物象偏在视野的上方,要使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标本:( )
A、向上移动B、向左移动C、向左移动 43、生态系统中的鼠属于( ) A、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
44、土壤中的蚯蚓以腐烂植物为食,可使土壤变得肥沃,这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45、水稻在下列液体中培养,生长情况最好的是( ) A.蒸馏水 B.海水 C.无土栽培营养液
46、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过程中,目镜的放大倍数为5×,物镜的放大倍数为25×,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 A.5倍 B.125倍 C.30倍
47、科学家通过考察发现,在大海深处虽然有鱼虾之类等动物,但却没有绿色植物。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氧气 B.温度 C.阳光
48、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这是(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
A.树和草 B.鸟和蝴蝶 C.土
50、图中A所指示的是显微镜的哪个结构( ) A.反光镜 B.目镜 C.物镜
5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如果要使 物象更加清晰,此时应调节右图中的 A.E B.B C.D
5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 B.生物圈 C.热带雨林
C
DA
壤和水
BE
53、植物的生长需要量最大,被称为农业生产三要素的无机盐是( ) A、锌、氮、钾 B、钾、氮、磷 C、钙、氮、磷 54、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55. “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56、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群大雁 B.一块农田 C.一块草地 57、生态系统的组成是( )
A.生物成分 B.非生物成分 C.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58、极地狐与大耳狐的耳朵大小明显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59、干旱往往使粮食减产,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什么条件?( ) A、水 B、阳光 C、土壤
60、下列哪个生态系统受人类影响最大( ) 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二、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下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C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61—63)
61.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叶片B处变成了什么颜色( ) A.绿色
62.B与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控制的变量是( ) A.阳光
63.实验中,发现A处颜色前后没有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部分位于叶片的边缘无法吸收充足的水分,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空气
C.水分
D.温度
B.蓝紫色
C.淡黄色
D.不变色
B.A部分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A部分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过少,故颜色没有变化。
D.A部分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被转移到了B部分,故颜色没有变化。
64、阴雨天实验室光线较暗,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正确的操作是( ) A.用小光圈、凹面镜 B.用大光圈、凹面镜 C用大光圈、平面镜 D.用小光圈、平面镜
65、植物体吸收、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和结构是( ) A、导管、根 B、根、导管 C、根、筛管 D、导管、导管
66、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6×,物镜为5×,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6×,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相比( )
A.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个体增大 B.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个体增小 C.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个体增大 D.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个体变小 67、将绿色水草放在金鱼缸里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养料 B、增加氧气 C、保持水清洁 D、美化生活环境
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3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增加了76.7千克,而泥土却只减少了60克。据此回答68-69
68、在柳树生长过程中,土壤的重量减少60克,这是因为柳树从土壤中得到了( ) A、水 B、无机盐 C、有机物 D、以上都不对 69、柳树增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柳树不断吸收雨水,含水量不断增大
B、柳树从水中吸收氧气,把氧气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C、柳树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D、以上都不对
70、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氨基酸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而且是动物和人的最终食物。据此回答第71~73题。
71.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 )
A.氧气 B.淀粉 C.光 D.二氧化碳和水
72.若要提高大棚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量,可以在大棚内采取的措施是( ) A.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B.大量浇水 C.一次性大量施肥 D.过度密植
73、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 ( ) A.细胞核
B.细胞膜 C.液泡
D.叶绿体
74、在载玻片上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 A.↗
B.↙
C .↘
D.↖
75、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影响的实验中,可以作为对比的一组变量是( ) A.早晨的裸地与中午的草坪 C.中午的草坪与中午的灌木丛
76、把一根5cm长的新鲜萝卜条放在浓盐水中,20分钟后,萝卜条的长度是( ) A、大于5cm B、小于5cm C、等于5cm D、不变 77、和根尖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最突出的的特征是( ) A、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 B、根冠的保护作用 C、伸长区细胞迅速生长 D、成熟区长出根毛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植物的有关生理作用,分析回答第78—80题。
①取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后,将植株枝条上长势、大小相同的三个叶片分别置于A、B、C三个透明塑料软瓶内,密封瓶口,设为甲装置,其他处理见图;②将甲装置移到光下6小时;③取下三瓶内的叶片,分别用乙装置脱色;④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
78、乙装置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褪去叶片中的绿色,其中小烧杯中的液体是( ) A.自来水 B.酒精 C.肥皂水 D.沸水
79.实验前,要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A.消耗叶片内的淀粉 B.使叶内的淀粉到叶片中
C.防止发生化学反应 D.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到叶肉细胞中
80.实验结果将证明,A、B、C三个装置中的叶片,淀粉含量最高的是( ) A. A B. B C. C D.B、C
甲
乙
B.早晨的裸地与中午的灌木丛 D.中午的草坪与早晨的灌木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