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线粒体进行能量转化时不需要氧气的参与
25. 大部分生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受精卵能够发育成完整生物个体的根本原因是 A、受精卵是由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而成的 B、受精卵是由生物个体的父本和母本共同提供的 C、受精卵中具有指导生物体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D、受精卵能够从外界吸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
26.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 法,常用方法有 法与 法,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是
法。
27. 农田生态系统属于 (填“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影响农田中水稻生长的因素有阳光、水份、杂
草、蝗虫、青蛙等等,这些生态因素可以分为 因素和 因素两大类;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关系中,杂草与水稻是 关系,青蛙与蝗虫是 关系,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其原因是 。 28. 下列图片展示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图像,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 (2) 用显微镜观察时,应先选用 (填“低倍”或“高倍”)物镜观察。
(3) 观察时,在找到物象以后,为了使图像更清晰,还需要调节显微镜结构中的 。 (4) 右下方的两幅图像中, 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图像。 (5)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颜色最深的细胞结构应该是 。 29. 右图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表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的(2) 图中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 ] 。
(3) 小麦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份和无机盐,是
有[ ] 。
(4)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与这一现
构是[ ] 。
(5) 细胞生命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图中的[ ] 。
三、探究题(本题10分)
30. 请你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设计实验探究水份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作出结论。
象有关的结由于细胞具是 。
1、提出问题:水份对 的生活有影响吗?(2分) 2、作出假设:水份对 的生活有影响。(2分) 3、设计实验:
(1)、准备一个小纸盒,均匀地铺上一层细土,将其中一半细土用水浇湿; (2)、分别在湿土和干土上各放上10条蚯蚓,一段时间后观察两边蚯蚓的数量; (3)、重复该实验4到5次,并记录结果,
(4)、实验完成后将蚯蚓放回它们原来的 。(2分) 4、预测结果:蚯蚓在湿土一侧分布 。(2分)
5、作出结论:水份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蚯蚓更适合生活在 中(2分)。
七年级生物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14 D 2 B 15 D 3 B 16 C 4 C 17 B 5 C 18 C 6 B 19 D 7 D 20 D 8 D 21 B 9 A 22 C 10 B 23 B 11 D 24 B 12 C 25 C 13 D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
26. 观察 调查 收集和分析资料 实验
27. 人工 非生物 生物 竞争 捕食 该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和种类较少,营养结构较简单 28. (1)清水 (2)低倍 (3) 细准焦螺旋 (4)b (5)细胞核
29. (1)A (2)6 细胞壁 (3)1 细胞膜 (4)2 细胞核 (5)3 细胞质
三、探究题(本题10分) 30、1、蚯蚓(2分)
2、蚯蚓(2分)
3、生活环境(2分) 4、较多(2分) 5、潮湿环境(2分)。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 生物多样性包括( )
A.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物数量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遗传的多样性 C.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物遗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物数量的多样性、生物遗传的多样性 2. 下列说法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A.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生物能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 C.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 生物要进行呼吸
3. 蚯蚓生活的地方土壤疏松,肥力强,可以使草长得更旺盛,这说明(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生物能选择环境
C. 环境能影响生物
D. 生物能影响环境
4. 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A. 踢足球的机器人 B. 朽木上长出的蘑菇 C. 颜色鲜艳美丽的珊瑚
D. 秋天飘零的落叶
5.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描述是(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6. 众多蚂蚁一起将食物搬回巢穴,以便在食物短缺时食用.这一行为说明蚂蚁之间的关系是(A. 竞争
B. 竞争与合作
C. 合作
D. 分工合作
7.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8. 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分,体现了生物之间的 A. 竞争关系
B. 合作关系
C. 分工关系
D. 捕食关系
9. 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A. 拉马克
B. 达尔文
C. 米勒
D. 林奈
10. 科学研究有很多方法,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的人口普查采用的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经验法
11. 观察草履虫形态结构的最佳工具是( ) A. 放大镜
B. 显微镜
C. 望远镜
D. 镊子
12. 进行实验设计时,不能作为一组对照试验的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