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 地理试题(2014.10)
命题人:姚其军 审核人:姚其军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为了响应全民健身活动,甲城镇设计了一条健身线路,如图1所示。读图,回答1~3题。 1.这条健身线路的最大相对高度约为 A.299m B.399m C.499m D.501m 2.M处的地形名称是________, 其适合的运动是_______。
A.瀑布 低空跳伞 B.长城 攀岩 C.陡坡 低空跳伞 D.陡崖 攀岩 3.在A、B两个休息亭休息的人能与 N点通视吗? A.两个亭都能 B.两个亭都不能
C.A亭能,B亭不能 图1 D.A亭不能,B亭能 图2为某区域经纬网图,其中②位于①的正东方向。据图回答4~6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⑤⑥两地间的距离等于③④两地间的距离 B.任何一日,②③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均不相等 C.④地位于⑤地的东南方向
D.③④两地位于西半球,②⑥两地位于东半球 5.当晨线经过②⑤两地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时全球日出东北,影朝向西南 B.此时太阳直射110°E 图2 C.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D.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
6.若两架飞机分别从①⑤出发,沿纬线以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的速度分别飞行到②⑥,则 A.从①飞行到②所用的时间较短 B.从⑤飞行到⑥所用的时间较短 C.两者所用时间相等
D.两者所用时间无法判断 图3中大圆为晨昏圈,图示部分为昼半球,图中各点坐标分别为a(0°,0°)、b(0°,180°)、c(41°N,30°E)、d(41°N,150°E)、e点的经度为15°W。读图回答7~8题。 7.若有一飞机从c地飞往d地,其最短航程的航行方向应为 A.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B.沿纬线自西向东
·1·
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沿纬线自东向西 8.关于图中a、c、e三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a、c、e三点的日出时间相同 B.此日,c点日出时间最早
C.c点的纬度高于e点 图3 D.此日,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定大于c、e两地
图4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9~10题。 9.气旋
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10.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A.东南信风 B.副热带高压 C.极地东风
D.北赤道暖流 图4 图5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图6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1~12题。
·2·
图6 13.该河谷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形,适宜修建水库 14.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图7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15~16题。 15.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6.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
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图7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读我国部分地区(城市)雪线高度预测图8,回答17~18题。
图8
17.从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纬度越低,雪线越低 B.纬度越高,雪线越低
C.纬度越低,雪线越高 D.随着纬度升高,雪线高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18.敦煌、喀什、格尔木、拉萨与同纬度城市相比,雪线异常偏高,原因是这些地区 A.海拔高,气温低 B.海拔低,气温高
C.气候湿润,降水偏多 D.气候干旱,降水偏少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图9,完成19~20题。
·3·
图9
19.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A.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B.寒流 C.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D.暖流 20.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 A.含沙量小 B.水量丰富 C.水量丰富 D.落差小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图10),完成21~22题。
2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B.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C.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D.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2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增大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图10
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图11),完成23~24题。
图11
23.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 A.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 B.修建总成本低
C.运输快捷,灵活方便 D.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24.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