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学而思 初二物理组
苏州市初二基础学科调研测试
物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 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日常所用的中性笔的长度约为10dm B.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为5km/h
C.正常人的体温约为41℃
D.居住区的噪声标准约为80dB
2.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小球,小球被多
次弹开,该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 )
A.小球被音叉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的频率越大
B.小球的作用,是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小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物体在振动
D.小球被弹开说明空气可以作为传声介质
3. 演奏二胡前,琴师经常需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于调节弦发声时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4. 寒冷冬季的早晨,往往能在草叶上看见晶莹的霜花,它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熔化 B.液化 C.凝华 D.蒸发
5. 下列减慢蒸发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 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
6. 下列单位换算的算式中,正确的是( )
A.4.3m=4.3x100=430cm B.4.3m=4.3x1000km=4.3x10-3km C.4.3m=4.3x1000mm=4.3mx103mm D.4.3μm=4.3x10000m=4.3x10-4m
7.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11
A. B. C. D.
A.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 B.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 C.看起来,水没那么深 D.光亮勺子中形成的像
第1页 共7页
苏州学而思 初二物理组
8. 我们经常在雨后的天空看见彩虹,形成这一美丽景观的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漫反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直线传播
9. 小明为一小组同学拍照,使用镜头焦距不能变化的相机,在拍摄时,发现有个别同学没
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组同学都进入镜头,他应采取的方法是( )
A.小组人不动,照相机离小组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小组人不动,照相机离小组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小组人不动,照相机离小组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D.小组人不动,照相机离小组远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10. 下列光路图中,能正确反映光线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的是( )
A B C D
11. 小明在光具座上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
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
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在9cm到12cm之间 B.一定在6cm到12cm之间 C.一定在6cm到9cm之间 D.一定小于6cm
12. 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 b c d
A.a与b B.a与d C.c与d D.b与c
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3、在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在图乙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
图甲:
图乙:
第2页 共7页
苏州学而思 初二物理组
14、在桌面上撒些碎纸屑并用力敲击桌面,我们看到纸屑在桌面上“跳舞”,同时能听到敲桌子发出的声音。这种用纸屑“跳舞”说明物体发声条件的思想方法是_________;纸屑“跳舞”还能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_。
15、如图所示,将一只小门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直到抽完,则铃声将会_________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你就会______________,这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
16、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把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根据下表判断极寒地区测量气温应选择______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 液体 水 水银 酒精 标准大气压下 凝固点/℃ 0 -39 -114 沸点/℃ 100 357 78
17、小明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就塑料袋挤瘪,排出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________,是由于___________。
18、炸油条、炸土豆用菜油,煮玉米棒子、煮鸡蛋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___________(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___不同。
19、如图所示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应标___________色,区域2应标______色。
20、暗室里,在发白光的手电筒前放置一块红色的透明胶片,对着白墙照射,白墙上会出现________颜色的光斑,在白纸上写有红色的字,用绿色的光照射它,看到的是绿纸上写有_______颜色的字。
21、一束激光在空气中传播2s,通过的路程约为______m;当这束激光以30°的入射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角是_________°。
22、如果没有好的用眼习惯,容易使眼睛近视,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___(选填“前”或“后”),其矫正方法是配带__________透镜。
23、俗话说“水涨船高”,“水涨”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船高”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
第3页 共7页
苏州学而思 初二物理组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8分,第24题8分,第26、27、31题6分,第25、29题7分,第28题3分,第30题5分.)解答第31题(1)(2)时要有解题过程. 24-1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24-2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在图中作图解释蜡烛AB在屏上所成像A’B’的原因 24-3作出图中与凸透镜出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24-4作出图中与凹透镜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第24-1题图
第24-2题图
第24-3题图
第24-4题图
25.如图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84℃,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0 1 2 3 4 5 6 7 8 84 88 96 99 99 99 99 99 (1) 第三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读数为_________℃. (2) 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___图,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3)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
(4)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5) 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一条有效的操作建议:___________.
时间/min 温度/℃
26.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需要的器材有:茶色玻璃、方格纸、刻度尺、棋子等. (1)选用茶色玻璃,不用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3)实验中刻度尺的用途是____________.
第4页 共7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