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60% 多选题:
B. 70% C. 80% D. 90%
1.光缆盘运到现场后,应进行下列检查和验收(ABCD) A. 品种 B 型号 C 规格 D 盘号 2.工程在竣工验收合格后,应进行下列试验:(ABC) A. 测定线路绝缘电阻 B 核对线路相位 C 对线路冲击合闸三次 D 带负荷试运行72h 3.工程移交时,杆塔上应有下列固定标志:(ACD) A. 线路名称 B 桩号 C 杆塔号 D 相位标志 警示牌 4.混凝土浇筑时,可用经检验合格的下列用水;(ABD) A. 饮用水 B 河溪水 C 海水 D 池塘水
5.现场浇筑基础, 试块制作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BCD)
A.转角、耐张、终端、换位塔及直线转角塔基础每基应取一组; B 按大跨越设计的直线塔基础及拉线基础,每腿应取一组
C 直线塔基础,同一施工队每5基或不满5基应取一组 D 当原材料变化、配合比变更时应另外制作
6.钻孔灌注桩基础, 钢筋骨架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ACD)
A. 主筋间距: ±1Omm B 箍筋间距: ±10mm
C 钢筋骨架直径: ±1Omm D 钢筋骨架长度: ±50mm
7.铁塔基础符合下列规定时方可组立铁塔:(AB) A.中间检查验收合格
B 分解组立铁塔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 C 整体立塔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95% 8.采用楔型线夹连接的拉线。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BCD) A. 线夹的舌板与拉线应紧密接触 B 线夹的凸肚应在尾线侧
C 线夹尾线宜露出300~500mm D 同组及同基拉线的各个线夹,尾线端方向应力求统一
9.输变电工程竣工验收除执行现行法规、国家及行业标准、公司规定外,还应提供
9
(A,B,C,D)相关资料
A.参建各方会签的《33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B.施工单位提交的《33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 C. 监理单位编写的《33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 D.以上都正确
10.建设管理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有(A,B,C,D)
A.在施工图编制前下达《33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交将其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纲要》的附件。
B. 批准施工单位提交的《33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C.协调和解决质量通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D. 不得随意压缩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 11.设计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有(A,B) A.在变电站工程设计中应落实相应的通病防治设计措施。
B.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积极配合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C.根据经批准的《33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D.记录、收集和整理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技术交底和隐蔽验收等相关资料。
12.监理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A.B.C.D)
A.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33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提出具体要求并编写《33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
B.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签证,上道工序不合格时,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C. 对输变电工程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整试验的重要工序和关键部位旁站监理,加强工程质量的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D.工程完工后,认真填写《33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 13.设备监造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是(B,C)
A.对输变电工程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整试验的重要工序和关键部位旁站监理,加强工程质量的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 设备监造单位应根据建设管理单位下发的《33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编制《333工程设备(材料)制造质量通病防治监控措施》,并将其作为《监造大纲》的附件。
C. 严格控制所监造设备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检验、过程检验和工艺流程控制、出厂试验.充油、充气设备的渗漏控制应作为监造重点。 D.工程完工后,认真填写《33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
10
14.设计定位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有(ABCD)
A.重要跨越的杆(塔)位置的选择,应满足被跨越物所属行业的相关规定。 B. 路径经过流沙、泥水、沼泽地时不宜采用插入角钢式基础,宜采用浅埋式基础。 C. 杆(塔)位置应考虑施工场地的需求,并方便维护运行。
D. 架空避雷线与变电架构连接处应加装绝缘子,引下线应有便于测量的断开点。 15.路径复测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有(ABCD)
A. 杆(塔)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平、断面要求。复核重要跨越物间的安全距离,对新增加的跨越物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校核。
B. 线路方向桩、转角桩、杆塔中心桩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丢失和移动。 C. 线路途经山区时,应样核边导线在风偏状态下对山体的距离。 D.以上都正确。
16.基础分坑、开挖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有(ABCD)
A. 遇特殊地质条件(如:流沙、泥水、稻田、山地等),开挖前应将杆塔中心桩引出。辅助桩应采取可靠保护措施,基础浇制完后,必须恢复塔位中心桩。
B. 拉线(杆)基础分坑时应以中心桩高程为准,其主杆、拉线坑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C. 基坑开挖应设专人检查基础坑的深度,及时测量,防止出现超深或欠挖现象。 D. 掏挖基础如需放炮时,应采用多点放小炮的方式,严禁放大爆破,避免破坏原地质结构。
17.基础位移、扭转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有哪些?(ABC)
A. 基坑开挖前要对基础中心桩进行二次复核,并设置稳固的辅助桩位,确认桩位及各个基础腿的方位准确。
B. 基础支模后、浇制前和浇制中要多次核对基础模板、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的方位,保证其准确性。
C. 当基坑有积水时,回填前应先将水排完,然后四周均匀填土、夯实,并随时检查基础是否位移。
D.以上都不对。
18.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有(AC)
A. 基础试块养护条件应与基础养护条件基本相同。记录试块养护期的日平均温度,当等效养护龄期逐日温度累计达到600℃2d时送检。
B. 混凝土垂直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3m,超过时应使用溜槽、串斗,防止混凝土离析。 C. 基础浇制时,应多方位均匀下料,防止地脚螺栓受力不均与基础立柱不同心。 D. 混凝土初凝前,采用多点控制的方法对基面高差进行测量,必须二次抹面。 19.接地沟埋设深度不够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不正确的是:(BD)
A. 接地网地沟开挖时要充分考虑敷设接地体时出现弯曲的情况,留出深度富裕量。 B. 接地体敷设时不用边压平边回填
11
C .杆塔引下线应竖直埋入土中,直至设计埋深 D.杆塔引下线不用竖直埋入土中
20.铁塔构件变形、镀锌层磨损等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正确的是(ABCD) A.对塔材的运输和装卸,应采取防止变形及磨损的措施。
C. 塔材进场检验前,各相关单位应对供应商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对塔材材质和锌层厚度进行复检。
B. 对于悬浮抱杆下接线的设置宜采用吊装带,当采用钢丝绳时必须对被绑扎的部位进行保护。
D. 塔材起吊时,要合理选定吊点的位置,对于过宽塔片、过长交叉材必须采取补强措施,对绑扎吊点处要设置圆木并绑扎衬垫材料保护。
21.螺栓不匹配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正确的是(ABC)
A. 应按设计图纸及验收规范,核对螺栓等级、规格和数量,匹配使用。
B. 杆塔组立现场,应采用有标识的容器将螺栓进行分类,防止因螺栓混放造成错用。 C. 对因特殊原因临时代用的螺栓做好记录并及时更换。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22.螺栓紧固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不正确的是(AC)
A. 设计单位应提供螺栓紧固力矩的范围。螺栓紧固时其最大力矩不宜大于紧固力矩最小值的100%。
B. 防止紧固工具、螺母擦伤塔材锌层。紧固螺栓宜使用套筒工具,应检查螺帽底部光洁度,采取防止螺杆转动的措施。
C. 交叉铁所用垫块要与间隔相匹配,使用垫片时不得超过3个;脚钉备母外侧螺丝不得露扣,确保脚钉紧固。
D. 螺栓紧固时应严格责任制,实现质量跟踪制度。 23.混凝土杆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正确的是(ACD)
A. 混凝土杆排焊时杆段支垫要稳固、可靠;接地孔朝向应符合设计或运行要求。 B. 焊口不得出现咬边、焊缝高度不足等现象。施焊时应先用? 4.0焊条打底,后用?3.2焊条盖面,以防止钢圈温度过高,必要时可采用湿毛巾缠裹等降温措施。
C. 焊口不得出现咬边、焊缝高度不足等现象。施焊时应先用? 3.2焊条打底,后用?4.0焊条盖面,以防止钢圈温度过高,必要时可采用湿毛巾缠裹等降温措施。
D. 焊后钢圈冷却前不得立即刷漆防腐。 24.导线磨损防治的技术措施有(ABCD)
A. 装卸、运输导线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导线磨损和碰伤。
B. 按跨越架(物)条件计算放线张力,减少导线与跨越架(物)摩擦,防止损伤导线。 C. 完成牵张放线作业、各子导线临锚后,子导线驰度应相互错位,防止子导线鞭击。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