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及课时备课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5:45: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骆驼山等,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几只小船青山、绿水、红花、小舟汇成一幅锦绣山河的美景。)

(4)学生试说图意。 ①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平静、清澈。近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两只货船平稳地行驶。对岸几条木船静静地停靠着。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现于水中。)

②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

(近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右边像大象,中间的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颜色各异,色彩明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③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设计意图】:本课图文并茂,巧用图片,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看图说图的方法,由图入文,给学生清新自然之感;由图深入文本,由浅入深,让学生由肤浅的感知到深入的探究学习,能激起他们视觉、感觉、想象的空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4、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

(4)讨论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本文的思路,了解作者写作的方法,由部分到整体,更全面的掌握本课的框架。

5、布臵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数: 5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是人类文明的见证。然而千万年来,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缔造着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我国广西的桂林

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观察图画 师:(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画面)看,这就是桂林山水的部分景色,青山绿水,非常美丽。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美丽的景色?(学生介绍时,教师引导侧重于观察有顺序有重点,叙述的语言要生动。)

过渡语:如此秀美的风光,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它呢? 此环节在上节课已用多时间去说,在此省去不说了。

【设计意图】:寥寥数语让学生简单概括,在头脑中有一个大体的框架。由旧知换新知,自然过渡,恰到好处。

三、初读课文

1、看画面,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简单介绍?啊?的音变:在普通话中,?啊?在句子末尾时,读音会受它前一个字的读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在本课中?啊?就这样读:真静啊(nga);真绿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险啊(哪)。

(注:学生了解?啊?字读音这一特点即可,为什么这样变化不必讲。本课出现的让学生读准,读对。)

3、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 4、检查朗读情况。 过渡语:?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就与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观赏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只强调读法,纠正后,听一遍课文录音,学生记得很深刻。

【设计意图】:看似简单却易出错,通过比较、多读,学生在脑际有了清晰地印象,在读中恰当处理,使得朗读有情有味。

四、图文结合,研究朗读。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讨论: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指导朗读。

采用研读法,即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真正做到由感而发。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读时语气要缓,要轻。

①?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

②?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旬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③?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 指名读——师生评价(可问:这里为什么这样读?怎样读更能体现漓江水的这一特点呢?你认为他哪里读得好,请说说理由。你能试一试吗?评价中穿插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等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想象体会漓江水之美。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掌握读的 4、总结学法:结合图画读课文——找特点——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领落桂林水的独特,然后再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最后通过研究读使学生感悟、表现桂林水的特点。此时,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身心会进入那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之中,进一步领悟大自然的美韵。

(二)运用第二中学到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三)检查自学。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秀——色彩明丽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结合画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理解?奇?这一特点时,可补充以下内容,帮助学生想象体会漓江两岸的奇峰,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摆开架势啄斗的公鸡。碧莲峰的山体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书僮山很像一个古代捧书而立的书僮,螺蛳山周围有一道道盘旋的螺纹,活像一只尾巴朝天的大田螺。还有一处山景叫?罗汉晒肚?,像一个敞胸露肚的罗汉坐在江边休息。也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接下来山峰像什么。

2、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把学到的学法紧接着运用,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学法的运用之中。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学法,起到了学以致用的作用,长期坚持一定能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

过渡语: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想象山绕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画面。

2、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地理解语言文字。

五、感情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并试着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 桂林山水 甲 天 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当堂检测:

一、认真读了课文,我当然会填了。

1.漓江的水既 又 且 ,桂林的山不但 ,而且 ,还很 。

2.这篇课文全部是围绕一句话写的,这句话是: 。

3.作者写漓江水却先写 和 ,是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特点,写山也是如此。

二、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

驼,奇峰罗列,形态成千。?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拟人 B.排比、拟人 C.比喻、排比

课后反思:通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 想象、理解、表达能力更容易些。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井然有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两条线索有机交融、贯穿始终。同时,作者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不失为一篇写景佳作。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生词,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借用具体化的事物和感觉去描画观察到的情况,使内容更具体。

▲★2、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过程始终在一种情境中,让学生在欣赏玩味中去体验感觉双龙洞。 ★4、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想象力就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他们有想象的能力和基础,再通过图片和录像都可能调动其他学生的想象力。在朗读方面,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激发学生对双龙洞产生极大兴趣,才有可能朗读出感情,看来,还需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写法的学习要在深入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体会到把一种事物的特点写进去的写作方法,并能够仿写。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及课时备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17qt0gy1y17c1837403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