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的艺术特点方面看和莎士比亚戏剧的差异
莎士比亚和莫里哀都是伟大的戏剧家,但两个人生活的年代一前一后,可以说莫里哀的戏剧是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继承和发展。两个人有很多的共同点,如同样都以作品来展现社会病态,同样都擅长接近悲剧的喜剧。莎士比亚作《威尼斯商人》阐明了他对于金钱的理解,莫里哀则用《伪君子》宣布了对伪善者的痛恨。但两位伟大的戏剧家之间也有着很多差异。
1. 莫里哀的《伪君子》是严格按\三一律\写成的,全剧五幕,单线发展,
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即奥尔恭的家里;所描写的全部事件都在一昼夜之内发生;主题集中在揭露答尔丢失的伪善面目这一点上。而莎士比亚的戏剧则没有遵从三一律。例如《哈姆雷特》或者《威尼斯商人》,场景时间都是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2. 《伪君子》中,莫里哀大胆的将主角的出场放在了五幕剧中第三幕,前两幕
均用了侧面烘托的方法来描述主人公,用普通市民对答尔丢夫的绵绵不断地赞美与传诵突出了答尔丢夫伪善。这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所没有的手法。莎士比亚更多的是用正面的描写,通过人物本身的对话或者独白来展示人物性格。可以说莫里哀在描述人物性格的手法技巧上显得更加丰富与成熟。 3. 莫里哀刻画的人物性格具体透彻但比较单一。《伪君子》里的答尔丢夫仅仅
是一个伪善的教士,五幕剧无论是骗取财产还是向奥尔恭的妻子求爱无不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事实在全面透彻表现答尔丢夫的伪善。而莎士比亚的戏剧人物情节都更加生动丰富,对人物性格得刻画也更加丰富。如《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他不是单一的凶狠的吝啬鬼,旧式的高利贷者,而是被作者赋予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复杂的性格特征。在描述夏洛克疯狂的贪财欲时,兼以饱蘸同情的笔触刻画他备受基督教徒凌辱而产生的复仇心。
4. 莫里哀《伪君子》的语言贴近人物身份,其中又不乏辛辣和夸张的讽刺。如
答尔丢夫接受奥尔恭的财产时说:“世界上的一切金银财宝我看了都无所谓。我之所以接受这份产业,是怕这份产业落到坏人手手中助长坏人为非作歹,而不能像我这样拿来替上帝争光,为人民造福。”而莎士比亚的语言则如诗歌般,更多的是新颖独特的比喻。如《威尼斯商人》里安东尼奥说:“你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沙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他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母羊失去她的羔羊而哀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