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补给类型a、b、c、d分别是( )
A.季节性积雪融水 浅层地下水 雨水 冰川融水 B.浅层地下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冰川融水 雨水 C.冰川融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雨水 浅层地下水 D.雨水 冰川融水 浅层地下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解析 第16题,该河流流量较小,汛期短,枯水期较长,可能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第17题,图中d类型仅分布在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c类型补给集中在汛期以后时间段,为浅层地下水补给;a类型补给量最大,且集中在夏季,为雨水补给;b类型补给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气温高的月份,为冰川融水补给。 答案 16.B 17.D
下图为某帆船环球航海路线图。2013年12月船上某船员在丙海域投放了一个交友漂流瓶,2015年4月该漂流瓶被游客在丁处海边捡到。据此回答18~19题。
18.该漂流瓶依次经过的洋流最可能是( ) 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西澳大利亚寒流→西风漂流 B.北印度洋季风洋流→马达加斯加暖流→西风漂流 C.南赤道暖流→莫桑比克暖流→秘鲁寒流→西风漂流 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巴西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19.在图示海域航行时,该帆船船长在他的航海日志中这样写道:“大面积海域挤满了渔船,部分渔民渔获满仓而返航……”此时该帆船最可能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解析 第18题,12月份丙海域受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影响,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根据漂流瓶的投放地、捡到地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出,该漂流瓶最可能依次经过北印度洋季风洋流、马达加斯加暖流和西风漂流。第19题,日志所描述的场景一定发生在渔场附近。甲处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出现上升流,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答案 18.B 19.A
图1为仪征捺山玄武岩石柱林景观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数字序号表示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1中石柱林岩石属于( ) A.① C.③
B.② D.④
21.该石柱林的主要形成过程与图2中字母序号直接相关的是( ) A.A B.C C.E D.F
解析 第20题,根据所学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知识,结合图2可以判断出①是沉积岩、②是变质岩、③是岩浆、④是岩浆岩,玄武岩为喷出岩,故属于④类岩石。第21题,该石柱林为玄武岩,属于喷出岩的一种,其形成与岩浆上升喷出作用有关。 答案 20.D 21.A
(2017·福建莆田第八中学检测)读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下列能正确表示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是( ) A.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B.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C.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沉积 D.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沉积
23.与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 ) A.渭河平原 C.长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 D.台湾海峡
解析 第22题,据图可知,宁夏平原两侧地壳抬升,中间地壳下降,形成低地;在黄河及其支流影响下,泥沙沉积形成平原。第23题,宁夏平原地质构造为断层中的地堑,和其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渭河平原。 答案 22.C 23.A
下图中一条河流沿箭头方向流动。读图,完成24~25题。
24.该地最可能的地理景观是( ) A.“V”型谷 C.河流
B.槽型谷 D.瀑布
25.该地理景观的形成是由于( ) A.流水侵蚀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D.风化作用
解析 图中C层为松散沉积物,在强大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可被冲刷掉,A层较坚硬,不易被侵蚀,B层较软,容易受到侵蚀,最终可能形成瀑布。 答案 24.D 25.A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6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此图反映了城市的__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区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区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区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区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城区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图中画出城区与郊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示意图。
解析 第(1)题,城区气温高,而郊区气温低,反映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第(2)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中释放大量的热量。第(3)题,城区多云和雾与城区空气的对流上升运动及烟尘多有关。第(4)题,近地面:城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郊区则相反。高空:城区等压面向高空凸出,郊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 答案 (1)热岛 由郊区吹向城区 (2)A
(3)城区空气做对流上升运动;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4)
27.(2017·湖南株洲高一大联考)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14分)
(1)从气压状况看,甲处为________;从气流分布状况看,乙处为________。 (2)图中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__百帕。(选择字母) A.30<P<31 C.40<P<41
(3)此时,西安吹________风。
(4)如果该天气系统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可能出现哪些灾害性天气?________、________。
(5)图示东部地区有世界最典型的________气候,该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甲地周边气压低,中间气压高,故应该为高压中心;乙处周边气压高,中间气压低,应该为低压中心,从气流分布看应该为气旋。第(2)题,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可知,图中等压距为5百帕,图中甲处气压值为大于1 035百帕低于1 040百帕,乙处气压值为大于1 000百帕小于1 005百帕,则两地气压差值为大于30百帕小于40百帕,故选B。第(3)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故西安吹偏北或东北风。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虚线处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如果冷锋活动出现在春季,天气干燥,会形成寒潮、沙尘暴、旱灾等灾害性天气。第
B.39<P<40 D.44<P<45
(5)题,图中东部地区位于太平洋沿海,背靠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故季风气候显著。
答案 (1)高气压 气旋 (2)B (3)东北(或偏北) (4)寒潮、沙尘暴、干旱 (5)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8.读某大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图中丙海区冬季盛行________季风,受其影响,该海区洋流呈__________方向流动。 (2)有专家设想,利用洋流运送南极冰山解决乙地区的缺水问题。请你设计一条合理的全程利用洋流运送冰山的路线,在图中的洋流上用箭头标出线路。
(3)丁地沿岸海域夏季水温明显低于同纬度的甲地,请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 解析 第(1)题,丙海区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受此影响,该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第(2)题,在利用洋流运送冰山的过程中,在南印度洋利用中低纬度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在北印度洋利用季风洋流。第(3)题,丁地沿岸海域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该洋流为寒流,具有降温的作用。 答案 (1)东北 逆时针
(2)略(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南赤道暖流—季风洋流)
(3)夏季,丁海区沿岸盛行西南季风,吹离岸风,沿岸水面降低;底层水温较低的海水上升补偿,形成寒流;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使得丁海区夏季气温较低。 29.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猴子”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海(图1)。
材料二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
(1)判断图2中地质作用类型,任选其一说明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运用岩石圈物质循环原理解释“猴子”的形成过程。 (3)与A、C两类岩石相比,B岩石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解析 第(1)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以判断,①为岩浆的冷却凝固作用,②为外力作用,③为变质作用,④为重熔再生作用,对地表形态有影响的是外力作用和岩浆的喷出作用。第(2)题,“猴子”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外力作用形成“猴子”。第(3)题,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C是变质岩,据此可知是回答沉积岩的特征。
答案 (1)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②为外力作用,③为变质作用,④为重熔再生作用。 外力作用具有削高填低的特点,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表现形式,通过流水、风力、冰川等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火山湖、堰塞湖等)。
(2)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不断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出露地表的花岗岩受外力作用(风化作用),棱角不断崩解破碎形成“猴子”。 (3)常含有化石,有层理构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