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设计: 集合的基本运算(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2)能够使用Venn图表达两个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像对抽象概念理解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 。 (2) 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集合作为一种数学语言,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化表示问题的简洁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并集与交集的含义 。
教学难点: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1)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全体作为一个集合,按学科兴趣划分子集,让他们亲身感受,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用Venn图表示。
2、探究新知
(1)通过Venn图,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引出并集的含义: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
记作:A∪B,读作:A并B,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UB={x|x∈A,或x∈B}。 (2)解剖分析
1)“所有”:不能认为A∪B是由A的所有元素和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即简单平凑,要满足集合的互异性,相同的元素即A和B的公共元素只能算作并集中的一个元素。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2)“或”:“x∈A或x ∈B”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
x?A但x?B; x?B但x?A; x?A且x?B 3)用Venn图表示A∪B: 3、讲授教材 例4和例5。
4、思考:求集合的并集是集合间的一种运算,那么,集合间还有其他运算吗(具体画出A与B相交的Venn图)?
5、交集的含义: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B?{x|x?A,且x?B}. 解剖分析:
1)“且”: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2)用Venn图表示A∩B:
6、讲授教材的例6。
7、巩固练习:教材P9的例7;教材P11 :1 、2。
8、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与B的并集与交集: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9、小结:并集和交集的含义及其符号表示;并集与交集的区别。 10、作业:教材P12:6 、7。 四、教学反思
Unit5 Lesson1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起点)六年级下册 Unit5 【主 题】Nature and Culture 【课 时】第1课时:Lesson1 一、本课教学目标
1. 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的语言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前几册有关Weather, Seasons, Sports and Games和Weekends等话题的重点词汇和功能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就所听或所读的有关上述话题的信息与他人展开对话交流。 3. 引导学生仿照阅读文段,在问题提示下写一段话 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教学建议
A. Listen and match. 1. 复习热身活动
(1) 播放有关四季或天气的歌曲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四季的美景图片,配合与季节或天气话题相关的歌曲呈现,如本套教材前面册次学过的Four Seasons, What’s the weather like?等。 (2) 头脑风暴
教师在学生演唱完歌曲、欣赏完图片之后,带领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如:看到Season这个话题,你能联想到的词汇有什么?教师可以一边引导学生说,一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学生所说的词汇呈现在黑板上: 2. 听前做好准备 (1) 看图预测听力内容
请学生看A项的图片,并根据图片预测听力内容。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看图:First, look at the four children in the centre. Who are they? (通过指认四个主线人物,为下一步听音连线做好准备。)
Then,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s around the four children. What are the children doing?即引导学生看A项的剪影图,请学生说出每幅图所代表的英文词汇,进一步为听音连线扫清障碍。
(2) 明确听力任务:根据录音内容,把中间的四个人物分别与周围的动作相连接。 (3) 猜测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猜测一下,哪个活动与哪个人物有关。 3. 听中完成任务
播放三遍录音,要求学生第一遍整体了解听力内容;第二遍边听边连线;第三遍边听边查漏补缺,检查和修正答案。 4. 听后核对答案
教师带领学生,分别运用以下功能句引导学生核对答案:
What’s Tina’s/Tony’s/Ted’s/Sherry’s favourite season? What does he/she like to do in this season?
要求学生根据连线图片的提示,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以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一边听,一边把四个主线人物最喜欢的季节写下来,为B项的说做准备。 B. Let’s talk. 1. 承上启下
依据A部分的连线,引导学生回答B项问题。:
其中第二个问题的信息,从A项的连线图中无法获得,这时候可以让学生再次听录音,把相关信息记录下来再交流。 2. 拓展延伸
在学生通过讨论听力材料,初步复习运用了谈论季节和相关活动的功能句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summer/ autumn/winter in our city? What do you like to do in spring/summer/ autumn/winter?
在学生讨论上述问题时,教师可巡视全班,确保每个学生都在努力对话;此外,要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输出更多轮的对话,还要解决个别学困生的问题。 3. 说后展评
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展示对话,引导优秀、中等生说得更多、更好;鼓励学困生开口说,并及时表扬他们的进步。 C. Let’s read.
1. 读前:预测内容,明确任务
(1) 教师先请学生看看C项的插图,猜测短文大致内容。
(2) 引导学生看短文后的表格,了解已知信息,明确阅读任务:根据短文内容,把北京四季的天气状况和人们在不同季节喜欢从事的活动填入表格。教师提醒学生,只要填写关键词即可。 2. 读中:完成任务 (1) 第一遍阅读短文
请学生快速阅读短文,了解大意,验证自己刚才的预测即可。在此过程中,若碰到生词,先将其圈出来即可。
(2) 第二遍阅读短文
要求学生细读短文,圈画与答案相关的信息,并将其填写在表格的相应位置。 对于第一遍圈出的生词,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猜测的方式解决,如果还猜测不出来,可以用彩笔标注出来,在分享环节时提出,全班共同解决。' 3. 读后:订正答案并总结回顾 (1) 订正答案
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订正答案,并在此过程中讲解学生难懂的词句,如spicy food, hot pot 等。
Tip: 此处的练习题答案在文章中分布的比较分散,学生在总结时容易出现要点不全的现象。因此,在布置任务之前,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挖掘和总结。 (2) 总结回顾
首先,请学生尝试自己朗读短文;然后,跟录音修正和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 最后,请学生根据图片和填好的表格复述短文的要点。 D. Let’s write. 1. 写前
组织学生结对活动,就D项的问题进行问答。提醒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为写作做准备。 2. 写中
请学生根据问题的引导写出自己喜欢的季节的天气状况、自己在该季节喜欢做的活动,以及自己喜欢该季节的原因。要求学生至少写出五至六句话;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可提醒学生参考C项短文的内容和写法。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全班,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进步。 3. 写后
(1)引导学生用下表进行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书写规范 句义连贯 内容丰富 Great Better Good (2)请学生相互阅读对方作品,相互学习,并写出简单的评语。
(3) 教师引导全班分享几份不同层次的作品,指出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4) 请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再上交给教师。
(5) 建议展出全班学生修改后的作品,让全班学生在课后观看,互相学习。读者越多,创作者的动力越大。 备选活动 说说家乡的气候
如果班级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比较多,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开展活动:说说家乡的气候情况。这既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