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绘画教案三篇
水平目标:能够结合生活中的色彩体验并使用绘画的相关知识欣赏评述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在感知、领会、感悟作品的过程中,养成敏锐观察、细致比较、层层分析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能够通过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与个体性特征,在色彩使用的实践体验中进一步深化色彩表现的色调知识,建构形象生动的色彩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与个体性特征;
难点:选择和使用色彩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能够结合生活中的色彩体验并使用绘画的相关知识欣赏评述作品中的色彩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题引入:上课前,老师被一个问题难住了,我想请同学们出出主意,你觉得今天这样的场合,老师该打什么颜色的领带比较适合? 其实,刚才我们谈的话题跟今天所学的内容相关,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色彩与人的心理活动.
展示课题:第三课《光色心情》P31 二、课题一:看得见的冷、热、酸、甜
设问:冷、热、酸、甜能看得见吗?我们知道冷、热是触觉,酸、甜是味觉。
引导:大家能不能分清橙汁与咖啡的味道?(课件展示图片)。
让学生讲出色彩的通感。
1、比较作品:《蓝色睡莲》法国-莫奈; 《萨达克寻找湮没的水域》英国-约翰马丁
引导学生说出两幅作品的感受,得到:一般来说,红、黄、橙等色常让人联想到暖烘烘的太阳、火光,感到温暖,所以称为暖色;而青色、蓝色使人联想到天空、冰川、河流、海水等,感到寒冷,所以称为冷色。
艺术家在实行艺术创作时常常会利用这种色彩的冷暖感,营造出画面所需要的气氛,突出作品的主题。(学生讨论怎样使用冷暖感创作作品,如“沙漠行人”这个画面色彩组织。) 2、比较作品:《故宅》吴冠中 《浙东石城》陈伟南
导问“两幅作品同样是画房子、墙壁,你觉得重量是否一样?” 得到:色彩是有重量感的。在同类型、同一材质对象的情况下,明度较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较轻;相反,明度较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较重。
3、图片导出什么是色调:
课件展示:《天使无言》杨国辛;
让学生说出每一个小图的主要色彩,导出什么是色调:每一个画面的色彩,都有其主要特征和基本倾向,称为色调,也常被称为“主调”或“基调”。
绘画色调从明度上有高调与低调之分,对比欣赏《闹房》、《E地风景之六》。
低调的画面往往使人感觉厚重、深沉、压抑等;
高调的画面色彩明度高,往往给人以轻柔、明快、理性的感觉。 比较《天使无言》中四幅作品,让学生谈谈不同的画面色调带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色调是画家传达作品主题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课题二:画笔抹出的喜怒哀乐 1、欣赏《都市红茶》(现代)周刚
青春、热血、生命、兴奋、激动以及活力是不是你从画面中感受到的?分析是什么因素让你感受到这些?
将作品《都市红茶》变成蓝灰色调以后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从心理反应来说,蓝、绿等色被称为冷静色,相反,红、黄等色,使人热血沸腾或烦躁不安导致心理亢奋,则属于兴奋色。 2、色彩的联想
其实,色彩给我们的联想是非常丰富的,同一种色彩,能使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受。
下面我们做一个色彩联想的小测验: 色彩联想感觉情感经验 黄秋叶枯萎衰败 红 白
针对学生的答案:设问为什么同一种色彩有些同学的感觉完全不同?
相关推荐: